陈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303
人物姓名: 陈诚
人物异名: 字子鲁,又字子实,号竹山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62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365年
卒年: 1458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陈诚(1365 - 1458)字子鲁,又字子实,号竹山。吉安府吉水县仁厚里高坑陈家(今吉水县阜田镇竹园陈家村)人。明代杰出外交家。自幼有干一番事业的伟大抱负。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授吏部行人司行人(外交官)。不久,奉旨前往北平招聘贤士,往山东减免租税,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褒奖。陈诚在35年官宦生涯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巩固明朝初期边境,发展与西域各国的邦交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在撒里畏兀儿(今甘肃、新疆交界地,位柴达木盆地西北)设立了安定、阿端两卫,作为巩固西北边疆的屏障。然而,安定发生了内乱,从此再不安宁。洪武二十五年,大将军蓝玉率军西征,他独断专行,使民族关系更加紧张,危如悬丝。洪武二十九年,陈诚被赋予重设安定卫的使命。 他到达安定后,找到了逃匿在山谷中的安定酋长哈孩虎都鲁,向他颁赐了“安定王印”,申明了朝廷的“明德天威”,并重新设立了安定卫。从此,经历了元末风雨,明初动乱,身若浮萍飘鸿的安定人民重新安宁 To他们与内地人民友好往来,互通贸易,西北边疆进入了数十年的平静时期。 洪武三十年三月,刚从西北返回南京的陈诚,又一次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安南(今越南),处理边界纠纷,他与安南使臣进行了数月之久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使丘温等5县之地归还中国。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返回南京后,陈诚向朝廷上《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7件。这7件地界辨明书,是研究中越关系的重要文献史料。不久,升翰林检讨、中顺大夫、广东右参议。 永乐四年(1406),陈诚入选文渊阁,与当时一些著名官员同修《永乐大典》,历时9年,书成付梓。永乐十年,升为吏部员外郎。 永乐十一年秋,成祖朱棣为了实现先帝遗愿,发展明朝同西域各国的邦交关系,决定将出使西域的重任托付于陈诚。陈诚奉命西行,作为友好访问,第一次出使西域。这次出访,陈诚从北京起程,经临汾至西安、酒泉,出玉门,取道敦煌,抵月氏,经高昌、车师之故地,达蒙古回鹘之部落,踏过大戈壁,翻越大雪山,进入水草地,渡过急流险滩,战胜恶劣气候,克服重重意料不到的艰险,历时3年,行程6万里,到达中亚的哈烈(今阿富汗西北赫伯特)、撒马罕儿(今乌兹别克斯坦)等1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域任务。永乐十四年初,他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永乐十六年十月,他第三次出使西域各个番国。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四日,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 陈诚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他一生中先后一出安南,四使西域。在行程中,他留心考察各国和地区的山川、城池、土地、气候、河流、湖泊、人民、饮食、衣饰、言语、习俗、物产、粮食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对明王朝的友好关系等。撰写了《西域行程记》、《狮子赋》、《西域番国志》等著作,献给朝廷。明王朝对他为敦睦四邻,沟通文化,发展贸易,巩固边陲所建立的显著功勋,赏赐丰厚,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 洪熙元年(1425)二月初十日,陈诚被仁宗皇帝“仍行记名,放回原籍,听后取用”。闲居乡里33年, 直到天顺元年(1457)被召晋京,任光禄寺事右通政。陈诚一生有诗文著千篇,存《陈竹山文集》4卷留于世。北京中华世纪坛内碑上镌刻:公元1414年,甲午,明成祖永乐十二年。陈诚等奉使护送哈烈等处使臣回国。公元1415年,乙未,明成祖永乐十三年。陈诚等回国,归著《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与东亚诸国往来更加频繁。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