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231
人物姓名: 刘绎
人物异名: 字詹岩(或瞻岩)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33_00.pdf
性别:
时代: 清代
出生年: 1798年
卒年: 187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安府永丰县城南(今永丰县恩江镇八一街道)

传略

刘绎(1798 ~ 1879)字詹岩(或瞻岩),清代吉安府永丰县城南(今永丰县恩江镇八一街道)人。道光四年(1824)到南昌豫章书院就读。道光五年中选拔贡。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名列一等,以知县任用,时年28岁。十一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十五年殿试中一甲第一名进士,成为江西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七年奉命入值南书房(皇帝文学侍从之臣)。十八年,出任山东提督学政。 刻《劝课条规》,著《崇正黜邪论》1卷,以整饬教育,促进学业。两年任满,被召回京,仍入值南书房。宣宗询及家事,知绎父母俱健在,特许奉双亲居禁内澄怀园以侍养,并示优遇。 道光二十一年,刘绎因父母年老多病,不服水土,请返乡侍奉。归家两年后,父亲去世。刘绎归家后,积极投身文教事业。二十二年,应吉安知府李经熔之聘,任吉安白鹭洲书院山长,兼掌青原山阳明书院,次年,又兼摄阳明书院山长。此后,刘绎长期致力于两所书院的教学和管理,前后达37年,培养众多人才。刘绎与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以省察躬行为本,不专以文艺论优劣。他生平为文,要求情真,言之有物,主张“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已,则虽词浅旨近,往往见其真焉”。论诗, 则主张:“作诗不必规规唐宋,惟其真而已。”文与诗,均强调一个“真”字。刘绎除诗文之外,还擅长书法,主讲白鹭洲书院时,撰写“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一联,刻于书院门前石柱上,隔江嵌于钟鼓楼的匾额“古青原台”四字,亦为刘绎手迹,至今犹存,供游人观赏。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文宗即位,是年夏,文宗连召刘绎入京,听候简用。他仍以老母多病,陈请乞归侍养,文宗体其至情,允如所请。咸丰十年(I860)秋,刘绎被加三品京堂衔,任江西团练大臣,为镇压太平军效力。同治三年(1864)之后,刘绎仍受聘主讲白鹭洲、青原山两书院。期间,还先后到泰和云亭书院和永丰义首书院讲学。并为白鹭洲书院修撰了院志。 刘绎在鸦片战争期间,上书户部尚书祈儒藻,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他力主严禁鸦片,并提出禁烟方法,建议朝廷对官吏、民间、军伍,分别责令纠察,整肃或申禁。 刘绎晚年,正值清政府下令编修地方志,他悉心于地方志的编修,对江西地方志事业卓有贡献。江西巡抚刘坤一筹修《江西通志》,委刘绎任总纂。《永丰县志》、《吉安府志》也相继编修,刘绎均被委为总纂。三志于同治、光绪之交先后修成,而刘绎已届垂暮之年。 刘绎工诗善文,著述甚丰。留有《存吾春斋文抄》12卷,《存吾春斋诗抄》13卷,还有《崇正黜邪论》 及笺经评史与语录等未编辑的遗文数十万言等著作。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