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73
人物姓名: 刘士祯
人物异名: 字吉侯,号须弥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11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577年
卒年: 164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万安县百嘉乡良坊村

传略

刘士祯(1577 -1649)字吉侯,号须弥,今万安县百嘉乡良坊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考中进士, 授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市)推官。适逢阉宦魏忠贤专权,大兴牢狱,广为株连,刘士祯仔细勘问实情,尽力洗雪冤屈,时人称其公正清明。 崇祯元年(1628),刘士祯改授广西道御史,他上疏五事:一、“审势”,即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治国根本;二、“虚衷”,即虚心纳谏;三、“核饷”,即调查税收政策,核查军队饷额;四、“安民”,即减缓对农民的剥削,缓和阶级矛盾;五、“课绩”,即考察官吏的工作成绩,做到赏罚分明。崇祯皇帝对他的建议非常赞赏,全部采用。刘士祯又负责督修《天年赋役全书》,接着改授浙江巡按。浙江海塘因海潮冲决,淹没大片土地,刘士祯亲身前往,指挥抢修,数月后大功告成,海患得以消除。当地百姓传唱着“海不横,怕代巡;一日来,万户宁”的歌谣,以歌颂刘士祯。 刘士祯为官清廉,任巡按后,对地方官吏严格考核,不讲情面。浙、桂两地的贪官污吏无不闻风丧胆,所有贪赃枉法的各种行径都大为收敛,唯恐触怒这位铁面巡按。 因刘士祯为人耿直而得罪了权贵,被降为广东廉宪。以邹豺子为首的贼寇气焰十分嚣张,地方治安很难保证。刘士祯奉命维持惠、潮两州的治安,他弾精竭虑,想方设法剿灭了这股流匪,惠、潮两州百姓遂得以安居。因平寇有功,升福建右藩,不久迁湖广左藩。当时湖南、湖北地区正逢匪乱和灾荒。刘士祯为民请命,上奏朝廷,请求蠲免赋税,赈灾救济,又开设粥厂,帮助当地人民渡过了困难时期。 后来,刘士祯升为应天府尹,负责筹划军饷,保证军队的后勤供应。不久,又升为通政使司左政,他多次上书进谏,秉公办事。转擢兵部左侍郎加刑部尚书,赐斗牛服,先后8次受封赏,恩荫二子,在当时尚书级的官员中只有两人获此殊荣。 崇祯中期,刘士祯辞官在家。他回到家乡后喜欢结交当地名士,对生活困难的人能慷慨相助,淳朴之风,高尚之节,誉满乡里。著有《霄楼集》、《藜光园稿》、《澄观楼集》和《秉丹堂奏议》2卷,今俱散佚。 有《长江艮方玉田刘氏族谱》流传至今,现存于万安县潞田乡刘氏后人家中。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