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71
人物姓名: 郭维经
人物异名: 字六修,号云机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0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588年
卒年: 1646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明吉安龙泉(今遂川县五斗江乡五斗江村三溪)

传略

郭维经(1588 -1646)字六修,号云机,明吉安龙泉(今遂川县五斗江乡五斗江村三溪)人。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廖氏在艰难中把他和两个弟弟抚养长大。郭维经中秀才后以教书糊口,赴省乡试和上京会试,也赖友人资助旅费。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初官授行人。崇祯三年(1630)迁南京御史,从此,在既居留都负责纠察的官位上达8年之久。 郭维经目睹明末政治腐败,权奸误国,多次给皇帝上书,诉权奸罪状,并竭力反对他们排斥正人,不筹国是,争权倾轧。他很关心民众疾苦,曾多次奉命巡城、巡江、巡仓,在巡视中了解到淮安等地百姓遭旱、洪、暴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他不但直报朝廷,并要求减免税赋,进行救济。 对一些骄横的勋戚、豪猾、禁卫与社会上的恶势力互相勾结,为非作歹,郭维经一反过去一些官员姑息包庇的态度,切实侦查,予以严惩。 崇祯十年,郭维经因母亲病故,回籍居丧,一直在家住了 6年。在这期间,他曾集合邑中人士,在县城修复银山古塔,创建东郊长堤,并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关系.千方百计减轻家乡人民的负担。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和大女儿郭明珠发明了龙泉码。 遂川自古为“龙泉杉木”产地。郭维经家就住在杉木中心产地区五斗江,大女儿郭明珠很有才华,父女俩对木材交易中所存在的问题深有了解。他们巧妙地运用商品交易中采用斤、两、钱、分重量标准为计价单位的方法,把木材之积浓缩为斤、两、钱、分;以围量五尺之木定位为一斤,三尺之木定为一两,一尺五寸之木定位为一钱,八寸之木定位为一分,在基本确定斤、两、钱、分四个基数后,其他木材则按木材尺寸大小和使用价值,合理换算码两,从而产生龙泉码。龙泉码是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比德国的国际公认的“柯达山毛樺材积表”要早一个半世纪。龙泉码是一种相当科学的木材计算材积和价钱的计量方法。随着木材的流通而不断流传扩展,长期进行总结和推广,由省内而省外,由赣江而长江,进而半个中国相沿成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来,一直流传郭维经父女是“龙泉码”的发明人。 崇祯十六年,郭维经复官南京,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崇祯皇帝死后,福临王晋郭维经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治二年,唐王朱聿键又晋他为吏部尚书,加大学士。顺治三年,清兵破吉安,围赣州;五月,唐王加郭维经太子太保,吏、兵二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湖广、江西、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军务,并命郭维经率兵援赣。六月,郭维经同御史姚奇允募兵8000人一起至赣州共同防守。八月,唐王在汀州被清兵所执。十月,清兵登城,郭维经等犹督众巷战,姚奇云等人战死,郭维经乃入嵯峨寺自焚而死,时年58岁。 为推崇和宣扬郭维经的“忠君报国”气节,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朝政府在县城南门内和三溪郭氏宗祠门前,分别为郭维经竖起镌刻有“宇宙正气”大字的高大红石牌坊。乾隆四十三年,又追谥郭维经 “忠烈”。著有《求忠堂奏疏》。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