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43
人物姓名: 周忱
人物异名: 字恂如,号双崖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198_00.pdf
性别: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381年
卒年: 1453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水鹳薮(今吉水县醪桥乡鹳薮村)

传略

周忱( 1381 - 1453)字恂如,号双崖,明代吉水鹳薮(今吉水县醪桥乡鹳薮村)人。自幼聪颖好学, 永乐二年(1404),中二甲第十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次年,进学文渊阁,参加《永乐大典》、《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书的修撰。永乐十年,任刑部主事,不久升刑部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调任越王府右长史。在这段时间里,他身居属僚,无法施展他的才力,但朝廷重臣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知道他的才能,对他十分器重。宣德五年(1430)至景泰二年(1451),是周忱大展才华,政绩颇佳,对历史贡献甚大的20年。他总理江南财政,爱民勤政,惜民务实,以理财促生财,一改长期以来“人厌为农”的局面,使江南庶民“人乐为农”,以致“民不忧而禀有余羡”。周忱因理财有方,政绩突出,而成为“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的一代著名理财家。 宣德五年,宣宗看到全国各地田赋紊乱,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向为财赋重地的江南地区情况尤为严重。于是,朝廷提升周忱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到江南后,了解民间疾苦,注意调查研究。情况摸清后,立即采取对策,全力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他创立“平米法”,令富豪与平民之田出耗必均,负担公平。又请工部敕制铁斛发至各县作为收粮的标准量器,确定粮长权限,改革储藏、运输、计算损耗,以及处理余米和各项费用等,杜绝了历年来的种种弊端。同时,又制定借贷法、 军民漕运法、马草折银法、纳布折粮法、金花银折纳税粮法等。经过改革,百姓负担减轻了,而国家的赋税却年年充足。于是他拨出专款兴办公益事业,修建官署、学校、先贤祠堂、桥梁道路、资助游民等。周忱在江南当了 22年巡抚。期间,他禅精竭虑,为国聚财,政绩卓然。官衔从工部右侍郎转为左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又升为户部尚书,后改工部尚书,兼巡抚。他清廉刚直,乐观旷达,待人平易,和僚属百姓相处融洽、亲如家人。他常微服出访,体察民间疾苦,独自和农夫农妇相对而坐,促膝谈心,问长问短。 遇到难处,便和他们商量解决的办法。凡是来自下层的意见,都乐意采纳。他能推心置腹地与当地官员研讨政务,务尽其长,并无事不成。 景泰初年(1450),周忱被人诬陷。代宗素知他勤政爱民,廉洁自律,不予处分,只令告老还乡。周忱离任后,全家迁至庐陵山前村(今吉州区长塘镇山前周家村)居住。他静心颐养,潜心致学,著有《双崖集》11卷等书。谥文襄。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