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30
人物姓名: 彭时
人物异名: 字纯道,号可斋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192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416年
卒年: 147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明吉安府安福(今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

传略

彭时(1416 -1475)字纯道,号可斋。明吉安府安福(今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幼年丧母,由继母余氏抚养成人。余氏虽目不识丁,但性善知理,聪明贤淑,对彭时的学业要求很严。正统十三年 (1448)进士第一名,中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堡之变中,彭时由六品修撰被瑯王召入内阁辅政,这是科举史上罕见的殊遇。是年,又升任侍读学士。景泰元年(1450)初,兵事稍息, 彭时请求回家为继母守满三年孝,代宗皇帝不高兴,他被排斥内阁之外。景泰三年,迁左春坊大学士, 《寰宇通志》修成后,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天顺元年(1457)九月,英宗朱祁镇命彭时复入内阁,掌膏机要事务,仍兼翰林院学士。天顺三年,进中宪大夫。天顺八年,任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知经筵,为皇帝讲解经史。成化元年(1465)改任通议大夫,后升兵部尚书,修成《英宗实录》后,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其间,作为总裁官编修有《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成化四年,任内阁首辅;同年冬,改吏部尚书。 彭时才智过人,多谋善断,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得到充分显示。成化四年,甘肃少数民族首领满俊闹事,都御史项忠讨伐不力,朝廷命抚宁侯朱永率领京军出征,朱永迟迟不启程,夸大对方力量,向朝廷提岀过分要求。恰好这时项忠报告,说已将满俊包围在石城。彭时认定,京军不必出动,项忠可以取胜。 果然满俊被项忠所擒,战争取得了胜利。大臣们敬佩彭时的智慧和判断。 成化五年彭时得疾,先后七次上书请求致仕,未获批准。宪宗皇帝一面安慰,请医生治病;一面挽留,仍保原职。成化七年,彭时又向宪宗上疏直谏,所言政本七事:“一毋惑佛事,糜金钱;二传旨专委司礼监,毋令他人,以防作伪;三延见大臣议政事;四近幸赐予太多,工匠冒官无纪,而重囚死徒者,法不蔽罪,宜戒淫刑潜赏;五虚怀受谏,勿恶切直;六戒廷臣毋依违,凡政令失当,直言论奏;七清理牧马草地,减退势要庄田。”言词恳切,切中时弊。成化十一年(1475)三月卒于任上。赠太师,谥文宪。 彭时为官30年,忠于职守,勤于国事,扶扬正气,顾全大体,不计较个人荣辱与进退得失,生活节俭, 服饰简朴,公私分明,非义不取。有“贤相”之誉。 彭时工书法,是一位小说家,著有笔记小说《可斋笔记》、《彭文宪集》、《正学阶梯》、《韵书正误》和 《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27卷等传于后世。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