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22
人物姓名: 文天祥
人物异名: 初名文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187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236年
卒年: 1283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州庐陵

传略

文天祥(1236 ~ 1283)初名文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魁巷村(今吉安县富田乡文家村)人。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南宋民族英雄、文学家。 文天祥从小在严父和良师的教导督责下,刻苦学习,熟读诗文,精通经史,攻读之余,亦作诗绘画,苦习武艺,可谓文武全才。他关心百姓疾苦,立志要为国家做一番贡献。从16岁起,文天祥开始游学求师。宝祐三年(1255)转入白鹭洲书院,受业于海内名儒、山长欧阳守道先生,从此文思大进。宝祐四年, 文天祥在父亲的陪同下,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宋理宗赵旳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他文思泉涌,运笔如飞.洋洋万言,其中除了部分内容针对试题作答而外,很多议论大胆独特"于是理宗亲定为进士第一名一一状兀,文天祥考中状元时,正好20岁,朝廷授以宁海军节度判官。后不久被起用刑部郎官,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调任尚书左司郎官,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恰逢昏君无能,奸臣当道,政治腐败,外族入侵,人心涣散的南宋末期。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进,临安受到严重威胁。在举朝慌乱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提出抗元。从景定元年 (1260)到咸淳八年(1272),文天祥三次被劾罢官.咸淳九年正月,文天祥出任湖南提刑,只有8个月,获得“使民不冤”的好评’咸淳十年,文天祥调任赣州知州,仅3个月就将混乱的状况梳理得有条有理,使赣州出现了新气象。徳祐元年(1275)止月,朝廷闻元军沿江东下,直攻临安,急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几天就组织了一支3万多人的勤王军护卫临安,并用自己的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景炎元年 (1276)正月,元兵大举南下,至阜亭山,距临安30里,朝廷上下震恐端宗赵是授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谈判。他深入元营,展开而对面的舌战。尤军见文夭祥有胆有识,大义凛然,不敢杀他,也不敢放他,便把他拘留起来.押往北方"途中,在友人帮助下脱逃.复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率军进攻江西.接连收复许多失地,从此军威大振。祥兴元年 (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 文天祥身囚敌营,但他一心挂念的仍是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痛苦。元军多方对他威逼诱降,只能激起他的报国之志愈加坚定。他的《过零丁洋》诗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犬祥被囚4年,经历种种磨难,宁死不屈,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在囚牢里.他集自己的诗作,编为《指南前录》3卷,《指南后录》5卷,又作《集杜诗》200首.写下长诗《正气歌》。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大都(今北京)菜市口从容就义。年仅 47岁。 文天祥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诗作过800余首,成就很高。他的著作,经后人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为忠义愤慨之文,诗风气势豪放,允称诗史.特别是在他临死前挥笔写下的《正气歌》,热情地歌颂历代忠臣义士的崇高气节, 表达了他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永远传诵。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