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21
人物姓名: 袁说友
人物异名: 字起岩,号东塘居士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187_00.pdf
性别: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140年
卒年: 1204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

传略

袁说友(1140-1204)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祖籍吉州庐陵(今吉安县)0年少时读书刻苦,对所学的课程能熟记不忘,且能说出一点新见解,令塾师惊异赞赏,使长辈深感欣慰。父亲逝世,母亲遂刻苦守志,以督劝说友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袁说友乡试考中。孝宗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调漂阳簿。历官四川安抚使、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副相)等。 袁说友为政理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宽猛相济,刚柔适度,处事圆满,不伤国体。南宋淳熙年间,他任四川安抚使时,一到任就深入百姓中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他首先免除了这里过多的征敛,使老百姓负担有所减轻。二是发展商业,以增加收入。三是安民,放宽田赋的日期,稳定社会。袁说友实施的这三条有力措施,使四川的经济和社会明显发展与改观。由于袁说友治蜀有功,被召回朝廷任户部侍郎。正当袁说友回朝廷之际,朝廷发生了“绍熙内禅”的大事。 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宋孝宗病死,光宗借口有病不肯主持丧事,丞相留正推诿责任也称病离去,一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舆论四起。知枢密院事、宗室赵汝愚和工部尚书、宗室赵彦逾等人议定请宋光宗退位,策立嘉王赵扩为皇帝。不日,正式宣布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 庆元元年(1195),时任户部侍郎的袁说友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宁安、余杭二县和买科取之弊,上奏: “乞将余杭县经界元科之额配以绢数,不分等则,以二十四贯定敷一匹,兖科而下,足额而止,捐其余以惠未产之民。如此则吏不得而制民,民无资于诡户,救弊之良策也。”接着,袁说友又奏:“贯头均科之法行, 则县邑无由多取,乡司无所走弄,而诡挟者不能以幸免……”朝廷采纳了袁说友的意见,并宣布推行。 庆元二年开始,刘德秀、何澹、胡级、汪义瑞和沈继祖等人,相继上书指斥朱熹等道学先生是“伪学之党”、“逆党”,奏请销毁道学的语录、著作,不许伪学之徒做官,得到宋宁宗的支持。这就是朝廷发牛的 “庆元党禁”事件。此时,袁说友以户部尚书的身份赴浙江调查研究,他把调查的情况又奏朝廷:“浙西围田相望,皆千百亩,陂塘淺渎,悉为田畴,有水则无地可潴,有旱则无水可屛,不严禁之,后将益甚,无复稔岁矣。”另外,在抗金问题上,袁说友支持宋宁宗对金采取的强硬政策。 袁说友有才识,忠于国事,为官30年,奏疏多切时弊,发扬正气。朝廷发生的“绍熙内禅”与“庆元党禁”两大事件时,尽管当时袁说友在朝廷任户部侍郎、尚书,但他不因这两件事受干扰,或被卷进事件中去,而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注重调查研究,政绩突出,受到宋宁宗的欣赏与嘉奖。嘉泰二年(1202)八月,袁说友升为同知枢密院事。次年又升为参知政事。 嘉泰三年,拜为太师的韩促胄,以自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集团势力。他得势后,鸡犬升天,拜为高官,操纵军事,虽没有任丞相之类的官职,但牢牢地控制了南宋的军政大权。他公开卖官鬻爵,从朝廷三衙的长官,到沿江将帅,都明码标价,多者至数十万缗,少者也不少于十万缗。袁说友一身正气、清廉奉公,不为权层所动。因而得罪了韩优胄,任参知政事不到一年就被罢免。 嘉泰三年,宁宗派袁说友以资政殿学士任镇江知府,他辞而未任。接着任临安府洞霄宫提举,加封为大学士。嘉泰四年(1204)卒于湖州德清寓舍。著有《东塘集》,已散失。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