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少数民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7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少数民族
分类号: D633
页数: 1
页码: 841
摘要: 至2010年,青原区生活有畲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回族、瑶族等26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二千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有1543人,主要生活在东固山区一带;其次是苗族,有336人,属于外来贵州移民,主要分布在富田镇、新圩镇、文陂乡一带,靠租田种地为生,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其他少数民族约有四百余人,主要生活在井冈山大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关键词: 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

内容

唐朝,畲族蓝姓由福建上杭迁入境内,在封建统治时期,被贬为无籍民,称“菁民”;元、明、清各代续有畲族雷姓从福建徙居于东固。
  少数民族迁入有多种因素,主要是逃避战乱、灾荒、压迫、歧视,这些早期移民,多在境内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中栖身;婚嫁迁入;调遣来支援老区、贫困山区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因经商、移民、就业、婚配、调遣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汉化后落实民族政策恢复本民族等等原因,境内少数民族人口日趋增多。据区民宗局统计,至2010年,全区生活有畲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回族、瑶族等26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二千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有1543人,主要生活在东固山区一带;其次是苗族,有336人,属于外来贵州移民,主要分布在富田镇、新圩镇、文陂乡一带,靠租田种地为生,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其他少数民族约有四百余人,主要生活在井冈山大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