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乡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55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乡市场
分类号: F713.58
页数: 5
页码: 655-659
摘要: 青原区建区十年来,城区商贸市场在政府的培育下不断发育并日趋成熟。
关键词: 贸易市场 城乡市场

内容

建区十年来,城区商贸市场在政府的培育下不断发育并日趋成熟。2010年,已形成各类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材、家电、家具、服装针织、日用南北杂货等专业批发市场已成规模。新兴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地方产品和当地所需商品,通过物流在城区快速集散。
  依托吉安市区市场,区内各乡镇均建有集贸市场.方便广大乡村民众生产生活。建区后,乡(镇)集贸市场开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其中东固集贸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值夏、富田、新圩、文陂、富滩等乡(镇)都改(扩)建了城乡商品交易场所,吸纳了大量从商人员前来进行商品交易。
  第一节城区市场
  吉安贸易广场
  贸易广场位于青原大道28号,毗邻吉安火车站,由香港豪德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与原县级吉安市政府合作开发的一个大型批发、零售综合市场。广场占地面积15.99公顷,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建有商铺3403套,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营业主2080户,分布在13个街区。广场内东西南北各有两条平行主干道,将广场分成9个区域,设有1164套标准商铺。1998年8月13日建成投入试营业。主要经营副食品、粮油、家电、农资、百货、布匹、鞋帽、服装、建材、五金、干鲜货等商品,全国各地品牌商品总经销300多种,年成交额近50亿元,税收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市场就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下岗就业人员2000多人。
  市场培育1998年初,原县级吉安市政府发布《关于培育吉安贸易广场的通告》。《通告》规定在1998年8月5日前关闭搬迁的商业区和批发、零售市场有冰沟前与高峰坡,上文山路冲山路等旧城改造需要拆迁的商业网点,服务大楼院内布匹批发市场.其他占道经营的批发、零售网点。关闭搬迁的商业区和批发、零售市场经营的业主一律迁入吉安贸易广场经营。迁入吉安贸易广场经营者,均可享受市政府和吉安贸易广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广场内的区域设置、行业划分、交易秩序、费用收取等管理监督工作,由工商局负责。除此之外,任何单位、个人未经广场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得进入广场内收费、检查,违者追究当事人行政责任。
  1998年,吉安贸易广场开发公司投资180万元兴建江西赣中粮油批发市场。江西赣中粮油批发市场位于吉安贸易广场南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经营户18户。同时,吉安市小桥粮油市场均关闭并搬迁至此。为培育该市场,原县级吉安市工商局领导随原县级吉安市政府数次前往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招商。
  1999年,继续培育壮大吉安贸易广场规模。5月,吉安贸易广场建材市场启动,场内有经营户50余户。培育吉安贸易广场建材市场工作包括河西城区建材商业网点的调整、关闭、搬迁和吉安贸易广场建材市场接收服务两项主要工作。根据原县级吉安市政府《关于培育吉安贸易广场建材市场的通告》安排,吉安市城区建材商业网点调整、关闭、搬迁的时间期限为3月20日至4月20日。重点调整、关闭、搬迁路段范围:太平桥地段建材经营一条街、人民路自井冈山大道路口至仁山坪口地段建材、装饰装潢材料经营网点、人民广场铝材批发点。所有调整关闭搬迁的建材装饰装潢材料经营网点一律迁入吉安贸易广场划定的北街及一街“闽盛建材城”内经营。同时,对市区内其他经营石材、卫生洁具、木材、钢材、铝材等建材经销商,逐步引导动员搬迁至贸易广场建材市场经营,对高峰坡、水沟前等路段原已关闭搬迁,现又回流的商品批发网点,进行严格清理关闭,坚决迁入吉安贸易广场。凡属动员搬迁、自愿搬迁的经营户,工商部门免费办理变更营业执照手续。凡属搬迁、动员范围内的建材经营户,在当年进行年检时,不再在原来的地段范围内颁发执照。凡属新批的建材经营户,一律按规定地点即贸易广场建材市场入场经营,否则不予颁发营业执照。此后,在河西城区不再审批颁发建材装饰、装潢营业执照。就此吉安贸易广场一期商贸成功培育。
   市场规模2000-2010年5月,在吉安贸易广场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香港豪德集团公司子公司——吉安贸易广场开发有限公司又投资6.5亿元人民币,连续开发贸易广场二期、三期工程。二期、三期工程总占地面积43.53公顷,拥有二、二层商铺2491套,并建有大型菜市场,大型冷冻仓储等配套设施。截止2008年年底,包括2035套住宅在内的贸易广场二期、三期工程开发项目销售已达90%,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实现纳税额5536万元。贸易广场四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表26-1-1吉安贸易广场各分市场概况续表26-1-1
  表26-1-2吉安贸易广场周边地段市场概况
  其他大型城区市场
  商品大世界位于河东经济开发区,1998年初步建成,有食品、服装、生活服务器具等各类经营户一百二十余户。
  火车站广场市场1998年初步形成,有个体经营户二百四十余户,以餐饮业为主,并拥有吉福特产超市和5户小型超市。
  青原步行街位于青原区城区长征南路,2009年8月开业,由天立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商铺110间,经营服装、小商品、食品等项目。
  井大•阳光城(原名“井冈山大学商业服务中心”)井大•阳光城是“配套大学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规划用地14.9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住宅及商业办公,定位为井冈山大学服务,集宾招、商务、餐饮及商业、住宅为一体,共分4个功能区。配套工程为完善井大周边设施,修建科教路、学苑路、丹青路等城市次干道。一期用地10.33公顷,已于2007年12月挂牌出让,2009年2月开工,启动7栋商品房(42000平方米、400套住宅)的建设,2010年2月开盘对外销售。至2010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销售量70%。井大•阳光城区域范围内已有餐饮、打字复印、服装、杂货、文化用品、报刊书店等近百家商铺开张营业。
  专业市场
  物流市场城区内有物流公司四十余家,每天的货物吞吐量达150吨,总运载力超过300吨,年交易额40多亿元。各种货物一般可以在当天配送完。
  汽贸市场至2010年底,已基本形成配套完善的汽车贸易市场。汽贸市场位于赣江大桥北至井冈山大桥南之间的青原大道路段、和气路路段、井冈山大桥西路路段,有恒众汽贸、恒瑞4S店、吉安永源4S店、东南汽车4S店等12家。分别经营海马、长安、野马、广本、众泰、长安马自达、奇瑞、东风铁雪龙、比亚迪、沃尔沃、进口大众、凯迪拉克、东风日产等品牌车,2009年营业额为2.13亿元,上缴车辆购置税1630万元,2010年营业额为3.96亿元,上缴车辆购置税3960万元。
  2010年,青原区政府在河东街道庄塘村105国道以南、新工业园区以北地段开工建设吉安汽车文化与汽车贸易城。2010年底,已完成园区土地平整,部分汽车4S店开工建设。
  第二节集贸市场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墟场大多是由当地商人或乡绅所建.建筑简易,有用砖墩加瓦顶建的,凉棚式的,这种墟棚有产权,产权人要收取场租费、地皮费,还会派牙人把持市场。墟棚面积大小不一,主要供稻谷、大豆、油料、棉、麻及耕牛、仔猪等进行交易。而大多数禽蛋、蔬菜等买卖,多摆在路边、街头巷尾进行露天交易。
  改革开放后,农贸市场逐步活跃,交易品种增多,交易额快速增长。1992年后,根据“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建、工商部门统一监管”的原则,国家、地方、单位和个人多方投资、共同兴建乡镇商品市场,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墟、墟墟有棚(顶棚)的市场建设目标。
   各乡镇农贸市场交易品种主要为各类生活用品、食品、农产品、农业生产工具等。
  值夏集贸市场
  值夏集贸市场早在南宋中期已形成。民国时期设值夏市。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南昌、丰城一带的难民逃往吉安,近万人棚居值夏,形成毛棚街。20世纪80年代初,兴建工商街,宽15米,长200米。1992年新建农民一条街,长510米,宽30米,硬化道路2.1万平方米。1996~1997年,投资90多万元,新建综合农贸市场,占地7000平方米;投资40万元,硬化10米宽的街道500米。1999年,集镇内有各类商户600余户。建区后,市场建设规模加大,2010年底,集镇面积扩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占全镇人口的33%,其中常住人口6253人。值夏集贸市场逢农历双日赶集,规模万人左右,节庆期间达3~4万人。2005年8月2日值夏商业步行街建成并开街。步行街总投资1301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街长220多米,宽11米,门店120多家,商户120多家,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
  富滩集贸市场
  2002年启动富滩农贸市场建设。2005年7月正式营业。农贸市场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有钢架棚两座,可容千人进场交易。
  文陂集贸市场
  宋末景炎,文陂乡渼陂村开始形成街市,至清末街市达900多米,有店铺150家。在20世纪70年代,古街商贸依然活跃。1998~2000年,文陂乡投资20多万元新建农民一条街,长80米,宽42米,店面50间,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
  新圩集贸市场
  1999年新圩镇投资500万元新建了长700米、宽24米的农民一条街,新增店铺83间。1999年再投资743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的框混结构综合农贸市场,市场新增店铺64间。
  云楼集贸市场
  1999年,新建农民一条街。同年,新建农贸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
  富田集贸市场
  1997年,投资780万元新建农民一条街,街道长1000米,宽42米,店面140间。1998年投资188万元,新建富田市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新增店面56间,12月26日开市营业。
  东固集贸市场
  1992年,新建东固农民一条街,街道长400米,宽36米,店面68间。1994年3月,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综合农贸市场,新增店铺164间。1995年4月,在古崇公路边新建东固边贸市场,占地9000平方米,新增店面100多家。
  每年农历“二月二”是东固畲乡传统庙会日,延续有24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庙会活动是求神祈福。新中国成立后,东固人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二月二庙会”为集市贸易日。参加庙会贸易活动的人员,除东固当地群众外,还有邻县泰和、永丰、吉水、兴国等地的商贩、群众和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玄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外省市的客商。庙会交易物资十分丰富,有各种工艺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有商贩带来的服装、鞋帽、小商品、家电、药材等。东固茶油、清水笋罐头、东固龙井茶、龙舞茶和竹木制品等,是主销产品。交易方式有零售与批发、现场买卖与订购。建区后,交通和信息通畅,庙会交易品种越来越多,赴庙会的人员逐年增加,影响不断扩大。
  天玉集贸市场
  2000年建成,2002年开始投入运转,主要经营蔬菜、肉类等农产品和生活用品,年成交量千万元。由于紧邻城区,交通便利,进城交易者逐年增多,2008年后,天玉镇农贸市场逐渐退化,交易量有所降低。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