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4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
分类号: S763
页数: 2
页码: 588-589
摘要: 2001年以来,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森林病虫害,青原区林业局主要采取施放白僵菌、喷洒无公害农药、使用杀虫灯、营林措施和人工捕捉等措施防治。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内容

青原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于2008年成立,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的趋势预测和防治,以及森林植物、产品运销、种苗产地检疫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区内林业病虫害主要有:松树虫害的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萧氏松茎象、松梢螟;杨树的溃疡病病害、蛀干害虫、食叶害虫;毛竹一字象甲和其他虫害。
  2001年以来,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森林病虫害,区林业局主要采取施放白僵菌、喷洒无公害农药、使用杀虫灯、营林措施和人工捕捉等措施防治。2004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2006年,青原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其主测对象为萧氏松茎象;监测对象为马尾松毛虫、杨二尾舟蛾。
  2003年,东固乡毛竹一字象甲发生面积达353.7公顷,危害面积146公顷。区林业局及时请省、市森防站专家到现场会诊,研究制定防治方案,在没有特效药物情况下,组织劳力砍除被害竹7700余根进行烧毁,较好控制了虫害的蔓延。
  2008年,受冰冻雪灾影响,森林病虫次生灾害大范围发生。爆发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虫害,受灾面积3530公顷。主要分布在新号镇的大前,富田镇的木湖、江背,天玉镇的岭上、平湖村,河东街道的赣江、浒岗村,文陂乡的甲先、小水村等地,采取施放白僵菌、仿生化学药物和营林措施防治,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同年,在白云山林场草坑、城隍庙、坛炉山和东固林场湿地松林,发生萧氏松茎象虫害,受灾面积482.7公顷,采取使用白僵菌无纺布、人工捕捉及营林措施防治,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同年,在天玉105国道、值夏马埠退耕还林区域,发生杨树食叶虫虫害,受灾面积120公顷,采用苦豆碱水剂、5%毗虫咻乳油防治,挽回经济损失14余万元。2009年,用白僵菌和森防丹I号、3%高渗苯氧威乳油等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使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面积降至646.7公顷,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同年,受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次生性害虫增加,主测对象萧氏松茎象危害面积668.7公顷,主要分布在白云山林场的杨柳、横坑、潢汾、坛炉、新田地等湿地松林中,采用捆扎白僵菌无纺布、人工捕捉等方法防治,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同年,发生杨树溃疡病,食叶害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蛀干害虫粒肩天牛(桑天牛)、光肩生天牛、云斑天牛等虫害,受灾面积100公顷,主要采取安装杀虫灯、打孔注药和使用森得保仿生药剂防治,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2008-2009年,在东固乡六渡和东固林场,发生竹子害虫一字竹象甲虫害,受灾面积136公顷,采用营林措施、人工捕捉、喷洒和注射仿生化学农药防治,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
  2010年,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736.7公顷,主要分布在富田镇北塘、杨柳,新圩镇马塘,文陂乡甲先、西竺等村;萧氏松茎象发生面积433.3公顷,主要分布于白云山林场、东固乡等,利用白僵菌防治,挽回经济损失36万余元。同年,河东街道发生松褐天牛危害,发生面积80公顷,采取设置诱木和喷洒“噻虫咻”防治,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