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35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妇女组织
分类号: D442.8
页数: 1
页码: 460-460
摘要: 1930年10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及各级党组织设立妇女机构,县设妇女部,县以下各区均设有妇女会,区妇女会下辖乡村两级妇女会,村有妇女代表。
关键词: 妇女组织 妇女运动

内容

根据地区、乡、村农民协会恢复后,妇女解放协会(简称妇女会)也相继成立。1930年10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及各级党组织设立妇女机构,县设妇女部,县以下各区均设有妇女会,区妇女会下辖乡村两级妇女会,村有妇女代表。区以上农协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中也设有妇女会、女工部、青妇部等办事机构。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共发展妇女党员315人,妇女团员600多人。妇女会的主要活动有:发动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如学文化、放脚、剪短发、废止带童养媳,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婆媳和睦等;组织妇女拥军支前。有的以走娘家、看亲戚为掩护深入白区,为红军、游击队侦探情报和送信。绝大多数妇女分别参加了洗衣队、茶水队、宣传队为红军服务;协助红军开展“扩红”运动。各级妇女全力以赴,挨家挨户,宣传动员。
  1930年后,各级妇女组织积极配合红军、游击队投入对敌斗争。鉴于妇女的身份特殊,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妇女会经常派出妇女到白区做侦探和秘密通信联络等工作,有的经常潜入吉安水东(今河东、滨江街道)一带侦探敌情,有的到国民党军中开展士兵运动,有的以卖小菜小物为名,接近白军,宣传红军优待俘虏政策,并把油印的《告白军士兵书》散发到白军驻地。在扩红支前运动中,妇女们纷纷送郎、送子、劝叔、劝侄参加红军。纯化区培源乡妇女主任龚裕凤报名参军,未批准,便反复动员丈夫参加红军。妇女们组织慰问队、洗衣队、茶水队、跳舞队、宣传队,慰劳红军,支援前线,组织侦察队、向导队配合红军,奋力杀敌。在反“围剿”战争期间,由于大部分男人参军上前线,后方的工作,劳动生产,主要靠妇女。
  1933年冬,公略县东固区在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妇女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妇女工作模范区。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固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