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0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路
分类号: F618
页数: 2
页码: 276-277
摘要: 青原辖区邮政历史悠久,邮驿铺递,古已有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开辟贯通京广的赣粤驿道,吉安始设驿站,传递公文和军事情报。唐宋以后,邮驿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水陆等形式。清宣统年间,辖区邮路有吉安至南昌委办轮船邮路1条。
关键词: 青原区 邮路

内容

青原辖区邮政历史悠久,邮驿铺递,古已有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开辟贯通京广的赣粤驿道,吉安始设驿站,传递公文和军事情报。唐宋以后,邮驿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水陆等形式。清宣统年间,辖区邮路有吉安至南昌委办轮船邮路1条。
  1923年,东固、南龙设立村邮信柜,吉安至新安步班邮路延伸经富田、东固至南龙。1941年,吉安至南昌邮路停办。民国35年(1946),恢复吉安至南昌的轮船邮路。
  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内邮件有专职乡邮员投递到农会,为逐日或隔日步班不等。1956年,辖区内乡(镇)政府驻地全部通邮。1957年11月,东固设立邮电所,开辟吉安经富田、东固至泰和小龙逐日步班邮路,单程总长171公里。党政机关机要邮件,由吉安邮电局派专人押至富田,转运吉安。1958年富滩邮政所建立。同年,辖区内各生产大队基本上实现了通邮。1961年,吉安至东固自行车邮路改为委办汽车邮路。1970年开辟吉安至白云山委办汽车邮路。1985年,农村投递频次为每天投递一次的覆盖全乡(镇),两天以上投递一次邮件的行政村达98%。建区后,吉安市邮政局青原分局在区内共设29条邮路,投递里程1120公里,自办邮路7条(含一条大户段投递),均为全日班。城区内邮路北至犬玉,南至河东街道赣江村委会,东到与富滩交界的河东福星院处,覆盖了华能、梅林、新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为提高服务质量,缩短见报延时率,分局将所有自行车段道改为电动乍,为私费订报用户安装信报箱,公费报刊订阅达到一定量的,一般采取建发行站方式进行二次分发解决妥投问题。分局一次性投入6万余元进行投递工具改造、信报箱安装、发行站建设,开设代办邮路22条。乡镇邮路均为委代办邮路,乡镇一级为每周五班,乡村邮为每周三班。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事件

1957年11月东固...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