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0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
分类号: X16
页数: 1
页码: 237
摘要: 青原区大气污染主要源自能源的燃烧。按其源头分:一是工业污染源,即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化工行业等企业排放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及无机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二是生活污染源,指居民、机关和服务行业由于餐饮、取暖等生活需要,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烟气造成的低空大气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系指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一氧化碳、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铅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关键词: 青原区 大气环境

内容

青原区大气污染主要源自能源的燃烧。按其源头分:一是工业污染源,即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化工行业等企业排放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及无机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二是生活污染源,指居民、机关和服务行业由于餐饮、取暖等生活需要,燃烧矿物质燃料排放烟气造成的低空大气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系指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一氧化碳、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铅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2008年~2010年青原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设一个监测点.该监测点设在青原区天立实验小学。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XGB3095—1996)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008-2010年青原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平均值对比图
  酸雨状况2001年~2010年青原区中心城区降水PH值的平均值为4.5(PH <5.6的降水属酸雨),降水酸雨率为85.5%。各年降水PH年均值见图2,各年降水酸雨频率见图3。
  2001-2010年青原区中心城区降水pH年均值
  2001-2010年青原区降水酸雨频率年度对比图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