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2013~2014年,围绕"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战略,以防汛保安为中心,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防洪工程等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河道采砂管理,坚定不移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全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 吉州区 水利建设

内容

2013~2014年,围绕"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战略,以防汛保安为中心,以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防洪工程等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河道采砂管理,坚定不移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全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始终把做好防汛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紧紧围绕"完成防汛工作方案和度汛方案,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汛前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的目标任务。2013年3月,制订和完善防汛工作方案和度汛预案,落实防汛责任制,制订小型水库度汛计划。先后三次开展汛前、汛期检查和全区拉网式水库排查,并通报防汛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求限期整改到位。3月底召开全区防汛工作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进入6月份关键期,苦战一个月,进一步排查重点小山塘等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水库调度运行,落实"四保障”措施。加大防汛备料,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加强区、镇防办能力建设。9月成功开展预防山洪灾害的演练,通过6个月的努力工作,实现了防汛预期目标。8月5日区防指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聚合了应急资源,共计投入抗旱资金180万元,全区旱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到300万元,抗旱效益显著。2014年,全区投入抗旱资金15余万元,用于补助抗旱井;对全区57座小型水库实行专人管理,灌区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使水利工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旱情损失。
  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2013年11月开工维修的小(2)型病险水库有16座,于2014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2014年度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工程总投资1263.38万元。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11月开工,完成总投资2186万元,于2014年5月完成竣工验收。2013年3月樟山镇防洪工程开工,2014年11月24日竣工验收。2013年12月樟山镇牢石防洪工程开工,2014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11月长塘镇防洪工程和长塘镇裴家防洪工程均开工建设。曲獭长乐联土于工程于2013年11月25日开工,已完成投资约220万元。2013〜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计划建设工程项目13处,共计解决居民3738人和师生2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11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吉州区禾水抬田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3月工程全面完工组织竣工验收,完成库区内移民安置2户、房屋拆迁35户共3482平方米、堤防淹没区占地73.3公顷的工作任务。
  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水保两费足额征收,加大水利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大河道违法采砂查处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总量控制为3.3233亿立方米,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有效强化了水资源监控能力;取缔赣江、禾水、泸河等河流保护内的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加强水库山塘水质治理保护,开展调查、检查、联合执法工作,分类推进,确保水库水质逐步达标。
  努力做好向上争资工作。
  超前谋划水利项目,努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向上争资。2013年,吉州区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省级补助1400万元,666.7〜3333.3万平方米长乐堤除险加固工程上级补助资金500万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补助资金600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00万元,总共争资3000万元。2014年,全区争取曲濑防洪堤、裴家防洪工程等项目资金共3700万元,为加快全区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
长塘镇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