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年鉴 2015》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7268
颗粒名称: 水产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吉安市2014年渔业发展情况和成就,包括胭脂鱼、大鲵、山区特色渔业等养殖品种的繁殖、培育和推广,以及“菜篮子”渔业项目和现代渔业项目的建设。本文旨在展示吉安市如何通过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生资源保护和渔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吉安市 农业 水产业

内容

【概况】 2014年,吉安市按照“发展养殖、控制捕捞、调优结构、主攻加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方针,以“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为目标,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现代渔业建设为抓手,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渔业服务体系,强化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特种水产产业规模,加大资源养护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确保渔业生产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1.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20.7万吨,特种水产品7.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4.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37.1亿元。
  【胭脂鱼繁养】 一是鱼苗繁殖取得新突破。永丰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的胭脂鱼繁殖产量达到2350万尾,比2013年的2126万尾,增加224万尾,增长10.5%,稳居全国第一;二是鱼种培育示范和成鱼养殖推广取得新突破。胭脂鱼夏花鱼种培育60余万尾,经40天培育,规格达4公分以上,成活率92.1%。同时,成鱼养殖推广多措并举。推广水库套养胭脂鱼冬片鱼种10户,池塘和山塘套养大规格胭脂鱼夏花鱼种52户,池塘专养2户。
  【大鲵养殖】 据不完全统计,个市大鲵养殖公司及农户达150余家(户),具有驯繁大鲵能力的养殖企业(户)多达30多家(户),办理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达15家(户),成立大鲵专业合作社4家,大鲵驯繁为主的公司7家。全市大鲵繁殖设施达8.67余公顷,大鲵养殖设施2.67多公顷,年繁殖幼鲵可达2.5万余尾,居全省第一。
  【山区特色渔业】 吉安市山区渔业特色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鲵、棘胸蛙、泥鳅、黑斑蛙、赤眼鳟、虹鳟、甲鱼等。棘胸蛙养殖主要集中在泰和、永新、万安、井冈山等地,养殖面积67.67公顷,年商品蛙产量达50吨,年产值620多万元,现保有种蛙4000多对,繁育幼蛙近50万尾。遂川县华盛泥鳅繁养基地建设泥鳅稻田无土高产养殖示范基地12.33公顷,带动泥鳅养殖农户32家;新干县赣源泥鳅生态养殖场,新建繁养殖池面积10.67公顷,年销售商品鳅90吨,产值360万元,纯利达180万元。2014年,市渔业局派驻水产科技人员,指导帮助新干、遂川两地开展泥鳅繁育工作,共繁殖泥鳅苗2000余万尾,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吉州区和吉安县还从浙江引进日本泥鳅开展养殖试验,第一批共引进寸片苗种17万尾,长势良好。
  【“菜篮子”渔业项目建设】 2014年,吉安市吉州、青原、新干三地获批“菜篮子”渔业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正加紧施工建设。
  【现代渔业项目建设】 2014年,吉安市获批5个现代渔业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其中:规模化良种繁殖场改扩建3个,池塘标准化改造2个共1000亩。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吉安市开展2014年水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专项行动。据统计,全市共发放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材料1700余份,出动渔业(渔政)人员260人次,检查养殖单位81家、种苗场28家。通过专项整治,查处部分违法生产者,进一步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渔业资源保护】 2014年首次在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开展2013年度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各类鱼苗种近2000万尾,其中珍稀品种大鲵0.15万尾,棘胸蛙0.48万尾,胭脂鱼5.16万尾。共投入放流资金280余万元。在禁渔期内,市(县、区)渔政执法部门积极采取专项行动、突击检查、统一执法等形式,加大对放流流域的渔政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非法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灯光诱捕网、定置网和迷魂阵、拦河网等渔具渔法;加强捕捞许可证、船舶登记证、船舶检验证的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捕捞和“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的行为。同时,搞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开展渔业污染源调查,加大水域污染事故处理力度,市渔业部门技术小组通过放流鱼类回捕率的调查,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知识出处

吉安市年鉴 2015

《吉安市年鉴 2015》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4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义元
责任者
吴春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