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6021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F427
页数: 1
页码: 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吉安市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工业 综述

内容

2013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全市兴”的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增长效益为中心,以重大项目带动和产业集聚为支撑,以平台转型发展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升级,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工业用电量44.99亿度,同比增长15.5%,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30.7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列全省第一;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37.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302.2亿元,同比增长25.8%。全市工业化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7.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4位。工业贡献率不断加大,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3%,较上年同期提高2.93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08.5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0.25个百分点,全年排名保持在全省第二。
  吉泰走廊脊梁作用进一步凸显 大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聚集优势力量,致力于昂起井开区龙头、挺起吉泰走廊脊梁。2013年吉泰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完成292.75亿元、1332.6亿元和149.6亿元,分别占到全市规模工业的55.2%、57.0%和49.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4.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82%。井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迈上400亿元台阶,达到400.77亿元,
  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
  提速 全市初步形成“1+1+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1”分别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产业,每个县市区培育1-2个特色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8.7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43%,初步形成了“6+X”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6.2%。同时,井开区生物医药,新干盐化、箱包,永丰碳酸钙,吉水林化香料,遂川高档家俬,永新皮革,安福液压机电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
  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增强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1.79亿元,同比增长7.98%;列入全省百项重大项目调度的16个超10亿元项目,7个项目竣工,4个项目在安装设备,4个项目开工在建。全市100个领导挂点项目中,5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8个项目正在安装或准备安装设备,10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时,加大现有企业的培育力度,一批企业迅速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6户,占全省新增数量和全市规模企业总户数均近1/4。
  园区发展平台进一步
  夯实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61亿元,同比增长40.63%,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标准厂房竣工面积达133.69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11055套,其中家庭公寓8635套。井开区被列入2013年全省首批6个省级清洁化工业园区之一,峡江工业园、吉州工业园、吉水工业园已列入全省第三批工业园区绿化提升试点项目。园区高位嫁接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园区公共交通、医院、学校、宾馆酒店、商贸金融、货运物流、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为2045.4亿元、442.2亿元、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17.32%、30.27%。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发省级新产品3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7项。26项新产品获奖2012年度省优秀新产品,获奖项目数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二,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一等奖获奖数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省的23.3%。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4

《吉安年鉴2014》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3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农业、工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制、林业、水利、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财政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晓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