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5935
颗粒名称: 水产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3
页码: 190-192
摘要: 本文记述的2013年吉安市水产业概况、胭脂鱼繁养取得新突破、大鲵养殖发展迅猛、山区渔业发展有特色、发展休闲渔业、“菜篮子”渔业项目、现代渔业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农业 水产业

内容

【概况】 2013年按照“发展养殖、控制捕捞、调优结构、主攻加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方针,以“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为目标,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现代渔业建设为抓手,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渔业服务体系,强化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特种水产产业规模,加大资源养护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确保渔业生产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市放养水面68.14万亩,同比增0.7%,其中池塘34.10万亩;繁(培)育鱼苗29.73亿尾,鱼种1.81万吨,分别同比增4.9%和6.1%;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0.65万吨,同比增3.3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6.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9.0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不含苗种)34.66亿元,较去年增幅14.99%。
  【胭脂鱼繁养取得新突破】 一是鱼苗繁殖取得新突破。永丰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的胭脂鱼繁殖产量突破2000万尾大关,达到2126万尾,稳居全国第一;新干县桃溪田南胭脂鱼繁育场也繁殖胭脂鱼苗100万尾,繁殖技术日臻成熟。二是鱼种培育示范和成鱼养殖推广取得新突破。胭脂鱼夏花鱼种培育示范池塘3口,面积共5亩,4月上旬投放胭脂鱼水花35万尾,经40天培育,规格达4公分以上,成活率91.2%。此外,永丰一帆公司利用农业部“菜篮子”项目,投资25万初建9个胭脂鱼冬片鱼种流水培育池,面积3000平方米,5月已投放首批胭脂鱼夏花鱼种20万尾。同时,成鱼养殖推广多措并举。推广水库套养胭脂鱼冬片鱼种6户,池塘和山塘套养大规格胭脂鱼夏花鱼种48户,池塘专养1户。为着力发展胭脂鱼特色产业,吉安市与省、县、公司联合组建技术专家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推广模式,通过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技术培训、效益保障等形式,助推胭脂鱼产业稳步发展。
  【大鲵养殖发展迅猛】 吉安市大鲵人工养殖近年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井冈山、安福两地的大鲵养殖公司及农户已达150余家(户),具有驯繁大鲵能力的养殖企业(户)多达30多家(户),办理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已达15家(户),已办理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3家,成立大鲵专业合作社4家,大鲵驯繁为主的公司7家。全市大鲵繁殖设施达130余亩,大鲵养殖设施40多亩,年繁殖幼鲵可达2.5万余尾。
  【山区渔业发展有特色】 山区渔业特色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鲵、棘胸蛙、泥鳅、黑斑蛙、赤眼鳟、虹鳟、甲鱼等。棘胸蛙养殖主要集中在泰和、永新、万安、井冈山等地,全市养殖面积1000余亩,年商品蛙产量达50吨,年产值620多万元,现保有种蛙4000多对,繁育幼蛙近50万尾。此外,泥鳅养殖也是吉安市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山区特色养殖项目,发展较好的有遂川和新干县。如遂川县年繁育泥鳅苗1200万尾,建立泥鳅稻田无土高产养殖示范基地185亩,带动泥鳅养殖农户32家;新干县2013年新引进赣源泥鳅生态养殖场,新建繁养殖池面积60亩,当年即成功繁殖泥鳅苗2000万尾,销售商品鳅90吨,产值360万元,纯利达18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发展休闲渔业】 全市现有大小休闲渔业场所51处,休闲渔业水面5.08万亩,专门从事休闲渔业人员近千人,全市各类休闲基地投资累计达1亿元,年累计接待休闲游客达40万人次,休闲渔业收入达7000多万元。如万安县通过举办第二届万安湖生态鱼烹饪大赛、“心拥碧水游钓神州”全国首次淡水排钓大赛等重大活动,把水产业发展和当地丰富旅游资源、特色客家文化和饮食文化巧妙融合,有效扩大了万安湖生态鱼影响力。
  【“菜篮子”渔业项目】 全市五个2012年“菜篮子”渔业产品生产项目已在2013年初全部完工。通过项目的实施,5个项目单位共完成池塘清淤160亩,池埂修整4600米,进排水系统改造5300米,生态净化池改建150亩,场区道路硬化1800米,输变电线路改造3300米,及相关渔业机械,水质、病害检测设备的购置等。项目实施后,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场区改造后,每亩产量提高250公斤,亩均增收1500多元。2013年,吉安、新干两县获批“菜篮子”渔业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00万元,2014年元月,两项目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现代渔业建设】 吉安市争取到的现代渔业项目与资金呈递增趋势。全市继2012年有7个项目落户后,2013年又有6个县(市、区)的7个渔业项目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25万元。其中:规模化良种繁殖场改扩建2个,池塘标准化改造3500亩。
  【良种体系建设】 吉安市不断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现代渔业良繁场改扩建项目大力扶持苗种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大大提高良种繁育和苗种生产水平,并极大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继2012年两家水产苗种场获批省级水产良种场后,2013年又有4家水产苗种场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截至年底,吉安先后审定了大鲵、胭脂鱼2个原种和四大家鱼、万安玻璃红鲤、斑点叉尾鮰等3个良种,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总数已增至6个。
  【科技创新出成果】 由吉州区渔业渔政局和市渔业局共同完成的《瓦氏黄颡鱼与中华鳖综合养殖技术》获2011-2012年度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三等奖;市水产场主持完成的《淡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2013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峡江县渔业(渔政)局主持完成的《利用饵料鱼转化膨化饲料养殖鳜鱼新技术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渔业局的带领下,吉安市渔业(渔政)局正会同有关单位及企业实施《胭脂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模式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该项目计划2014年申报阶段性成果。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为加强水产苗种监管,保障苗种质量安全,吉安市积极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水产苗种繁育期间,要求各地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过程中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性激素等违禁药物。全市全年共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整治活动17次,检查规模水产苗种生产单位19家,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26处,水产合作社30家。发放《国内禁用兽药(渔药)目录》、《常见禁用渔药及其替代药物》、《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五项制度、两项登记》、《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规程》等宣传资料2200余份(册),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西省渔业条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向渔民群众进行宣讲,通过广泛宣传,使养殖单位和养殖户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生产,按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渔业生产的认识,熟悉并深刻认识到禁用药物及其危害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从渔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2013年9月,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到吉安市安福,新干两县开展2013年度第二次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共抽检鲫鱼和鲶鱼两个品种36个样品,重点检测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全市被抽检样品合格率为100%。
  【发展民间水产加工业】 受国际贸易影响,吉安市鮰鱼加工已基本停产,然而一些民间水产品加工却逐渐兴旺起来。安福县洋溪水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特色,充分挖掘本地渔业资源,生产加工小鱼干,年产鱼干达到13万余斤,2013年鲜鱼加工量在60万斤以上,创产值420余万元,实现利润160余万元,2013年已申报绿色食品和完成“武功湖”商标的注册和产品质量的认证工作,其加工的小鱼干远销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新干县水产品加工业也有所发展,有冷藏加工、干腌制加工、食品加工等多种加工形式,并涌现出新干“霉鱼”、鱼丸子、友泉食品等县内外小有名气的加工品牌,该县2013年水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万元。
  (谢义元、吴春林)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4

《吉安年鉴2014》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3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农业、工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制、林业、水利、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财政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义元
责任者
吴春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