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4981
颗粒名称: 财政
分类号: F812.7
页数: 3
页码: 274-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吉安市财政情况,分别记述了财政概况、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持发展能力增强、民生重点保障有力、给力美丽乡村建设等。
关键词: 吉安市 财政 资金

内容

【概况】 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形势,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扎实推进“五型”财政建设,财政收支规模迈上了新的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得到较好保障,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40亿元,完成143.3亿元,增长21.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完成103.49亿元,增长34.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三年翻番。二是重点行业税收稳定增长。工业税收完成36.5亿元,增长18.2%;建筑业税收完成15.1亿元,增长21.8%;交通物流业税收完成8.79亿元,增长70.7%;金融业地方税收完成3.39亿元,增长31.9%。三是县级财政发展加快。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21亿元,占全市的84.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增长2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全市所有区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其中吉安县过17亿元,泰和县、安福县过13亿元,新干县过10亿元。四是吉泰走廊区域发展提速。走廊内三县三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9.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1.9%,比2011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2011年增长22.9%,高于市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
  【支持发展能力增强】 利用财政信用担保平台,为22家中小企业提供3.6亿元贷款担保;筹措安排财政资金4567万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筹措安排资金2736万元,支持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安排工业发展和外贸出口创汇专项资金2255万元,落实税费减免、技改贴息等政策,引导各种项目和产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支持各地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此外,针对全市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平衡难度大的现状,再加上重点建设项目多、投入大的情况,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财政安排、争取上级支持、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2012年全市城镇化建设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24.5亿元,比2011年增长30.3%。市本级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精心打造新庐陵和惠庐陵两大融资平台,为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51.1亿元,有力支持了中心城区吉福路西延、城南农民安置房、赣江西堤路堤结合、棚户区改造及“12城投债”等项目建设。
  【民生重点保障有力】 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确保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配套资金足额安排和拨付到位。一是确保法定支出增长。2012年,全市教育支出54.938亿元,同比增长44.4%;科技支出1.169亿元,同比增长17.4%;支农支出44.9967亿元,同比增长37.6%,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10.2%的增幅,达到了法定增长要求。二是确保民生支出需要。进一步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全市涉及民生方面支出达到18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6.6%,比上年增加43亿元,增长29.5%,着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确保阳光津贴提标政策落实到位。在民生工程等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的压力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了公务员阳光津贴提标和增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补助政策的顺利实施。市财政筹措和安排资金10650万元,确保市本级从2011年7月1日起公务员阳光津贴,按月人均提标600元补发落实到位,同时对事业单位增加绩效工资补助。
  【给力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省、市、县三级财政直接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每村16万元(省9.2万元、市1.65万元、县5.15万元)和非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资金配套的要求,市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足额落实配套资金1540.04万元,支持876个新农村点和1183个清洁工程村点建设。争取上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达20亿元,增长22.5%。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下拨粮食综合直补、农机购置、家电下乡等惠农补贴20.8亿元。启动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在13个县(市、区)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建设农村公益项目928个,受益群众达89.6万人。
  【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加密对接,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吉安市最大限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各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45亿元,比上年净增26亿元,增长21.8%,确保了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资金需求。
  【财政改革】 一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应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12年市本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从2011年11月起,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开展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通过清理撤销乡镇所有实有资金账户,录入系统要素和选定代理银行,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上线运行,全市建立起“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的资金管理新模式,通过实施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乡财县代管”工作,取消乡镇所有实有资金账户,将乡镇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通过国库这个“关口”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从制度上防范了风险,确保乡镇财政资金和乡镇财政干部安全;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防范风险,预防腐败。三是完善“一卡通”发放机制。对资金发放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及时查遗补漏,资金和项目发放率一直处在全省前列。四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实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5.3亿元,实际采购金额4.6亿元,节约资金7000万元,节约率达13.2%。
  【绩效管理】 一是加大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在2011年全面清理撤并财政专户的基础上,2012年全市继续清理撤并财政专户666个;对全市4149个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展了清理工作,撤销银行账户达1231个。二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利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平台,对市本级163个单位及两个保障房建设项目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市共查出违规资金5718万元并予以了处理。三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重点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科技富民强县行动专项资金、中央政法项目补助专款、社保专项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等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投资评审节支增效】 针对近年来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多、投资额大等新情况,市财政局开展“评审质量精品年”活动,不断创新评审理念,加大评审力度,完善评审机制,确保了每一笔政府投资都用在“刀刃”上。四年来,累计评审项目2126个,报审资金77.22亿元,审减资金11.81亿元,审减率达15.3%。2012年共完成评审项目166个,报审资金16.62亿元,审定资金13.15亿元,为政府节约资金3.47亿元,审减率达20.9%,为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年度最好水平。市委书记王萍在市财政局呈送的专报上欣然批示:“1.这项工作做得好是极有意义的,同志们为此付出努力值得肯定。2.望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为政府当家理财。”
  【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按照全省推进阳光财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年内全市共有1285个预算单位开展了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并按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情况表》和书面材料,其中市本级285个,县(市、区)级1000个。从全市上报的账户数量看,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本级共上报账户4149个,其中基本账户1486个,专用账户2143个,一般账户339个,临时账户181个;清理后保留账户2918个,其中基本账户1197个,专用账户1420个,一般账户166个,临时账户134个;撤销账户1231个,其中基本账户289个,专用账户723个,一般账户173个,临时账户47个。
  【整顿财政专户】 为切实加强地方财政专户管理,防范财政资金风险,对现有财政专户开展了进一步的清理整顿。通过整改,至2012年底,全市保留财政专户440个,其中市本级30个,县级364个,乡级(含街道)46个(少数乡镇保留的村账乡管财政专户);在保留的财政专户中,社保专户44个,非税收入专户88个,其他专户308个。共撤销财政专户666个,其中市本级9个(含1个“工资及津补贴专户”)、县级93个(含2个“工资及津补贴专户”)、乡级(含街道)564个。
  【“三大”主题教育暨集中整治干部作风活动】 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市委干部作风建设“六个不准”,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期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在机关内部制定行为规范“十讲十做到”,对外开展“八项服务”和“六个不让”为民承诺,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将财政惠民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果,开展“千名财政干部下基层”、“百名党员三访三问三为”、“1+1”结对帮扶、捐款献爱心等活动。在荣膺五届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成功连届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此外,还荣获2012年度市直机关工作考评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市直单位等15项荣誉。
  【“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结合上级财政部门深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大力支持财政改革,重点推进“金财工程”建设。2012年元月1日实现除井开区、庐陵新区外,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完成并顺利上线运行,同时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实施。通过大平台建设倒逼财政改革,使以往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和乡镇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代管、工资统发和公务卡等改革,基本涵盖了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含乡镇),并严格按照省厅规定清理账户,顺利完成零余额账户设立,同时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平台、统一软件、统一网络,初步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七大应用模块的一体化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了财政资金高效、规范、安全运行,为财政管理决策支持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助】 一是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地方财政补助以及征收未交强险罚没收入等措施,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443.83万元。二是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对受害人伸出援助之手,2012年全市财政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救助申请95件,同比增加44件,救助受害者102人,同比增加46人,为受害人垫付抢救、丧葬等费用179.78万元,同比增长108.54%,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三是以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身份参与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讼,依法行使追偿权利,确保救助基金滚动循环使用。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吉安年鉴2013》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分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部分。综合情况设4个栏目,动态信息设35个栏目,统计资料设1个栏目,共设置4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建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