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3753
颗粒名称: 民政
分类号: D632
页数: 7
页码: 432-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民政的情况,介绍了民政的综述,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优抚双拥,救灾救济,城乡社会帮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地名管理,福利彩票,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婚姻登记,老龄工作和殡葬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民政

内容

综述
  2011年,吉安民政系统在抗灾救灾、社会救助、拥军优属、社区建设和社会事务专项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29个单位、28名个人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5项重点工作被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转发推广,市民政局荣获“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并获得2011年度全省民政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实现了“十二五”的精彩开局。
  【深入开展以“真情暖人心、满意在民政”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2月,在全市“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中,市民政局对照市委部署和要求,认真分析民政工作形势,查找短板弱项,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在全市1120多个民政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以“真情暖人心,满意在民政”为主题,以“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创优秀服务标兵”为内容,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的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
  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
  【实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从2011年1月份起,全市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为:城乡福利机构抚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城市散居孤儿每人每月570元,农村散居孤儿每人每月400元,散居残疾孤儿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
  【加速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全市“三院”(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29个“三院”项目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福彩公益金奖励性资助项目,资助金额887万元。“三院”建设项目新增床位2673张,建筑面积达75900平方米。
  【提高“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 全市的“三无”(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瞻养义务人)人员供养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了350元,并于3月底前按新标准发放到位。
  【残疾人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1年,全市新增永丰江西泰丰纸业有限公司、永丰县广润化工有限公司、泰和县金丰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广源化工有限公司4家社会福利企业,新增了232名残疾人就业。截止12月,全市27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1500余名。
  【积极开展慈善捐助活动】 在省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9月,吉安市首个慈善阳光班在市第三中学设立;10月,第二个慈善阳光班在万安县中学开班,两班资助优秀贫困学生100名,争取省总会扶持60万元。吉安慈善会联合广东省江西商会中山分会开展了第二批慈善助学活动,使全市被资助贫困大学生达到50名,累计发放助学金30万元,成为吉安市慈善工作又一亮点。11月,市民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吉安慈善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共收一日工资和企业一日利润捐款近30万元。
  【加强敬老院建设管理】 一是继续开展农村敬老院卫生间改造工作。2011年,全市共44所敬老院申报改造项目,确定了22所敬老院列为示范院,全市示范院改造无卫生间的院民房共700间。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争取民政部“霞光计划”资助敬老院建设项目9个,申请资助资金69万元。同时,省民政厅资助吉安市敬老院建设项目35个,资助资金887万元。三是组织开展农村敬老院安全检查活动。2月,全市开展了敬老院安全管理检查活动。各县(市、区)出台了“三院”安全管理制度和“三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是开展了星级敬老院评定工作。2011年2~3月,全市开展了第二批星级敬老院评定工作,市县两级分别对新申报的星级敬老院进行检查,并对2009年评定的星级院进行复查。全市评定三星级敬老院22所、四星级敬老院29所,上报省民政厅五星级敬老院15所。全市达“星级”的农村敬老院181所,占全市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的82%。其中三星级院103所,四星级院49所,五星级院29所。
  优抚双拥
  【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效明显】 2011年1月,市本级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城“二连冠”。同时井冈山市、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永新县、吉州区、青原区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丁仁祥获得省级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6月22日,全国双拥办副主任、总政治部群工办副主任李辉带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检查考核组来到吉安市,对吉安市和井冈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工作进行检查考评。
  【全省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吉安片区培训班举行】 5月9日,全省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吉安片区培训班在吉安市举行,来自宜春、萍乡、新余及吉安各县(市、区)共6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开展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和省重点纪念设施申报】 3月,按照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要求,全市积极做好烈士纪念设施和维修改造项目的规划与申报工作,将井冈山大井、万安县曾天宇烈士墓、遂川县革命烈士陵园、泰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申报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据统计,全市现有县级以上纪念设施共631处:其中烈士陵园5处,烈士墓571处,纪念碑9处,纪念塔3处,纪念亭3处,纪念雕塑24处,纪念广场5处,其他11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497处:其中烈士墓4495处,纪念碑和纪念塔各1处;未移交民政部门管理的纪念设施12处。
  【开展对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的普查】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确保落实给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赣民字[2011]81号)和省民政厅、财政厅《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给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的通知》(赣民发[2011]10号)精神,吉安市开展了对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的普查,据统计,全市农村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人员7503人,59周岁的农村籍退役人员1453人。
  【完成军休人员接收安置任务】 2011年度,全市完成6名伤病残军休干部(退休士官)的接收任务,其中军官1人,士官5人。
  【开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训】 4月26日,吉安市在市中等专业学校举办了首期退役士兵培训班,经过三个月短期培训,42名退役士兵经考试合格结业,经考核获得四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全市还有1名退役士兵参加了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的初中级烹饪短期培训。有4名退役士兵参加了省安办组织的省石油技校定向短期培训。
  【圆满完成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 2011年度,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1726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724人,农村退役士兵1002人;转业士官73人,荣立三等功(含)以上53人,伤残18人。全年办理自谋职业516人,占应安置人数的72%。
  救灾救济
  【积极开展救灾工作】 2011年,全市先后遭遇低温冷冻、干旱、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袭击,总体灾情较常年略偏轻,但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伏秋连旱、冬旱及旱涝急转等重大自然灾害却给局部地区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据统计,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76.12万人次受灾,受灾农作物73.46千公顷、成灾56.47千公顷、绝收9.51千公顷,因灾死亡2人(其中,雷击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0.76万人,倒塌居民住房143户、541间,损坏房屋969间,直接经济损失2.53亿元。全市向上争取下拨救灾资金3677万元,其中旱灾资金280万元,倒房重建资金127万元,冬春资金3270万元;争取本级列支“民生工程”救灾配套资金2504万元,其中县级2272万元,完成任务总数的100%。
  2011年,全市因灾倒房143户,农村“两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及其遗属危房改造363户(其中,新建287户、维修76户)。全市“两红”人员建房补助资金为399.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44.1万元。至年底,全市143户因灾倒房户全部搬入新居;363户“两红”危房改造全部开工修建,竣工361户(其中,新建285户、维修76户)。此外,各地还按要求将全市821户灾民倒房户、“两红”危房改造户及部分2010年实施的少数民族乡危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户资料,全部录入了建设部门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系统。3月10日,全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青原区召开,吉水县在会上作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典型发言,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开展救灾资金审计】 7月下旬至8月上旬,省、市审计部门陆续开展了对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2009和2010年度救灾资金的审计工作,在民政、财政部门及被检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市审计总体情况较好,未发现大的违规、违纪现象。
  【减灾建设成效显著】 组织开展了“5.12”减灾防灾宣传,全市共设立咨询台160多张,设置展板挂图68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5月,市局联合省减灾中心对全市242名乡镇(街道)灾害信息员分两批进行了灾害统计相关知识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青原区天玉镇临江社区、万安县高陂镇泗源德桥社区、遂川县泉江镇银云社区、遂川县草林镇新苑社区、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社区等5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评为第五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遂川县泉江镇四里街社区,被省减灾委、省民政厅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城乡社会救助
  【落实民生工程各项政策与保障标准】 2011年,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68万户9.8万人,发放低保金2.45亿元,月人均补差209.1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万户16.62万人,发放低保金1.93亿元,月人均补差97.5元;全市累计救助城市医疗对象14.4万人次(含资助参保对象11014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629.6万元;累计救助农村医疗对象22万人次(含资助参合对象16043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975.84万元(含资助参合对象195.3万元);全市农村五保对象26347人,其中集中供养21274人,分散供养5073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0.7%,落实了五保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年1560元的补助标准;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救济城市救济水平每人每月达到248元,农村救济水平达到209元;全市救助临时救助对象2662人,发放资金587.7万元。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 9月26日,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人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开展以住院救助为主,以门诊救助、儿童倾斜救助、二次救助为补充的全方位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对象救助比例达100%,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城乡低保对象、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救济对象、“优抚四类对象”救助比例提高到80%,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患16类规定病种之一,救助比例提高到50%,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严重慢性疾病门诊救助新增加重度心脏病、高血压后遗症2类病种。取消了“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起付线,对14周岁以下低保对象患病和“低收入家庭”14周岁以下成员患规定大病的,住院救助比例在相应规定基础上提高10%,年救助金封顶线提高1万元。此外,县级民政部门视资金结余情况,对医疗救助后自负部分仍超过3万元的低保、五保、“三无”集中供养和精简退职对象开展二次医疗救助。自负部分在5万元以下、5~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封顶线不超过2万元、4万元、6万元的二次医疗救助。同时,全市继续实施医疗救助与城市医保、新农合同步结算,2011年,全市设立医疗救助定点医院234家,在定点医院治疗的大病住院对象出院便可结算医疗救助资金,方便了困难群众就医。
  【走访慰问民政服务对象】 春节期间,全市共走访民政服务对象13498人,走访“三院”229所,发放慰问大米、油、棉被和慰问金合计人民币536.4万元。
  【落实各项补贴发放政策】 春节前,全市共对28.7万低保和五保对象发放补贴资金3229.4万元;按城市低保常补对象每人260元,非常补对象每人150元,农村低保对象每户100元,发放一次性元旦春节补助,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双节补助金共2334万元;市委、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按照中心城区城市低保对象每户200元、残疾人每人1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物价补贴,使两区8360户城市低保家庭和1292位残疾人享受到补贴资金180万元。根据省民政厅和财政厅通知要求,吉安市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3个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对象为: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抚恤定补的重点优抚对象;补贴标准为:城市对象每人每月15元,农村对象每人每月10元。发放对象覆盖30.4万人,发放补贴金额1077.9万元。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工作】 一是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从1月1日起,吉州区、青原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320元,县(市)由每人每月245元提高到300元;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30元。二是市政府出台了《吉安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中秋节期间,全市发放了城市低保对象一次性临时蔬菜价格补贴。中心城区城市低保对象按每户100元标准发放,县(市)按每户50~10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全市共有4.6万户城市低保对象享受蔬菜价格补贴资金354.87万元。三是开展城乡低保年审工作,落实五项(听证、备案、回访、渐退和资金按月发放)制度。全市统一于2月10日至3月10日一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城乡低保年审工作,并继续抓好五项制度落实。2011年,全市年审列入回访名单的低保对象3295户;全市共承诺备案基层干部6316人,备案基层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对象1819户4009人;全市城市低保新增对象3097户6297人,清退和核销死亡对象2258户4901人;农村低保新增对象9149户15964人,清退和核销死亡对象5613户11695人。
  基层政权建设
  【开展第八届村(居)委会选举工作】 吉安市于10月份开始启动第八届村(居)委会选举工作。按照要求,整个选举工作于2012年2月全面结束。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成立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和宣传、财务审计、落实选举工作经费等工作,选举工作有序推进,截止年底,正式选举环节基本结束,绝大部分村(居)委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村(居)委会成员。
  地名管理
  【开展村级地名设标试点工作】 根据全省村级地名设标现场会和省厅有关通知精神,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于2011年选择一个乡镇进行村级地名设标试点,市本级也选择吉州区进行村级地名试点。吉州区民政局在争取区政府重视的基础上,发文制定了《吉州区村级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市场运作方式(与一广告商合作),在全区自然村开展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前期试点已设置村牌50个,到年底已设置89个村牌,得到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万安县于9月在该县窑头镇进行了村级设标试点,共投入经费2万元、设置村牌14块。新干、遂川、青原、井冈山等县(市、区)及时制定村级地名设标试点方案,落实设标乡镇、村和设标经费,结合实际,抓紧实施。到年底,全市13个县(市、区)均已开展村级地名设标试点工作,共设置村级地名标牌157个。
  【基本完成地名数据库建设任务】 3月,组织各县(市、区)地名数据库操作人员到省厅进行3.0版操作系统培训,市局加强了对各县(市、区)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除在网上进行实时指导外,还挑选部分县、市个别技术好的数据库操作人员帮助少数技术差的县、市开展数据库3.0版的安装及地名数据、图形库匹配工作。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全市共录入地名属性库36572条、属性库与图形库匹配10810条,基本完成了软件升级后的地名数据库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地名数据库建设水平打下基础。
  【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和地名宣传工作】 在维护好地名网站的同时,市、县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吉安地名文化,为社会公众提供地名信息服务。
  【开展城区地名规划及地名设标工作】 积极争取国土、规划、城建、城管等部门的支持,利用城区规划和城调图,开展了中心城区道路命名、更名等地名规划工作。同时继续督促指导各县、市抓紧完成县城区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吉水县于4月中旬印发了《吉水县城区道路名称规划方案(2011~2020)》,成为全市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出台地名规划的县。为配合城市管理和“四城同创”工作,市民政局对中心城区的部分破损街路牌进行了修复、扶正。
  福利彩票
  【概况】 2011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10246.4036万元,筹集公益金896.56万元。开展了福彩公益行系列活动,发放公益金50万元。
  社区建设
  【第二轮社区共建圆满结束】 3月,市委专门召开中心城区社区共建创建工作推进会,绝大多数帮扶(驻区)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据统计,中心城区各帮扶(驻区)单位全年共投入帮扶资金400多万元,为社区和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1100多件次。
  【精品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4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社区建设。根据会议部署,吉州区长塘镇淇塘村社上农村社区、泰和县澄江镇文田村石岭村社区等14个2011年度精品农村社区创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建设了办公和服务用房,设置了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社区医疗室、便民服务中心帮办点、农家书屋、党员综合活动室。获得省厅检查验收组的高度肯定,并通过验收,被省民政厅统一命名为精品农村社区。
  民间组织管理
  【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2011年,全市登记在册社团有66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18个。其中,市本级登记在册社团15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6个。全年市本级共受理民间组织登记、变更等审批事项共43项,受理备案申请等事项共73项。在省民政厅的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考评中吉安市排名第一。
  【清理社会团体“小金库”】 印发了《关于建立行业协会服务和收费中违纪违规行为惩防制度的通知》(吉市民字[2011]36号),要求行业协会应实行四项制度,即:实行政策监管责任制、事前备案报告制、年度例行评估制、违规违纪追究制。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协会监管制度,促进了协会自律、规范、健康发展,从制度上堵住协会的管理漏洞。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探索建立适合吉安实际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模式。在社区采用“街道牵头、民办公助、一区一品、特色带动”的推进方式,分别帮助和指导试点建立了“吉州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吉州区文山街道社会组织培育指导中心”。12月22日召开了“吉安市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现场推进会”,省民政厅副厅长钟起茂、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罗良意到会指导并作讲话。在吉州区文山街道抓点推行的“1+8+X”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得到省民政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婚姻登记
  【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 为防止婚姻登记档案资料丢失,市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收养和婚姻登记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婚姻登记处办理的婚姻登记档案资料,在每年12月整理当年度的婚姻登记档案资料,于次年1月将档案资料移交县民政局档案室保管。在办理移交过程中,要做到交接清楚,手续齐全,不留后患。
  【全面推行婚姻登记预约制度】 在春节、“五一”节、国庆节期间和10月10日,为方便适龄青年办理婚姻登记,各地婚姻登记处除安排婚姻登记人员值班外,继续推行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得到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
  【实现婚姻登记系统全国联网】 为确保7月1日起与民政部婚姻登记系统按时联网,吉安市选派了24名登记员参加省厅组织的县级婚姻登记处主任和登记员培训班,各县(市、区)民政局按照省厅的要求,自行组织对乡镇婚姻登记员进行了新系统操作培训班,统一使用了电信网络系统,在7月1日按时开通了新系统操作使用,实现了婚姻登记系统全国联网。
  【开展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达标建设】 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吉州区、峡江县、遂川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对照民政部下发的《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设施和资料,按照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开展达标建设,年内均实现达标。
  老龄工作
  【开展重阳敬老月活动】 9月22日,吉安市民政局、老龄办、保育院以及吉州区民政局,在吉州区禾埠乡敬老院共同主办了一场“欢乐重阳·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敬老联欢活动。副市长杨群宝出席活动并祝老年朋友幸福快乐、健康长寿!当日上午,市保育院的老师们带着20多名小朋友,与敬老院40多位老人依次表演节目,一阵阵欢快的歌声夹杂着儿童清脆的笑声,在禾埠乡敬老院飘荡。节目表演完毕,老人和小朋友举行了亲密互动活动。孩子的天真、老人的慈祥,使现场始终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泰和县澄江镇白凤社区和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受表彰】 9月30日,在南昌市“八一”广场召开的江西省十大敬老模范村”表彰暨“江西老年节”庆祝大会上,泰和县澄江镇白凤社区被表彰为全省“十大敬老模范社区”,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被表彰为全省“十大敬老模范村”。
  【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8月,吉安市老龄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有关事项的通知》(吉市老龄委发[2011]1号),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使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扎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选择吉州区北门街道北门社区,古南镇街道保太巷社区、桃树下社区、太平桥社区,峡江县巴邱镇南门社区,青原区新圩镇炉下村,吉安县指阳乡老居村和吉安县永阳镇等18个社区(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协会+居家养老”新模式,推进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吉安市老龄工作受诸多表彰】 在12月13日召开的5年一次的第三次全省老龄工作会上,吉安市老龄办被表彰为“全省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吉安县老龄办主任陈世昌被表彰为“全省老龄系统先进工作者”,市老龄办在全省老龄工作目标考评中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常务副市长刘连根代表吉安市政府在会上作了“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着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经验发言;吉州区在会上介绍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经验。
  【省人大代表调研市养老服务工作】 6月1~3日,民进江西省委会秘书长陈洪萍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重点建设调研工作组,来到吉安市检查调研养老服务工作。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吉安市和遂川县、万安县、吉州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并先后深入实地参观了遂川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遂川县老年公寓、万安县窑头敬老院和枧头敬老院、万安县芙蓉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吉州区马铺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吉州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43”服务平台。调研组对吉安市近年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和肯定,对当前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也深有同感,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殡葬
  【深入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活动】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清明节暨“行风建设月”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力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市殡葬管理所与市公交公司开通接送市民到公墓祭扫专车,吉安县、泰和县、永新县安排专车,免费接送市民开展祭扫活动,为市民提供祭扫方便,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各地殡仪馆为广大祭扫群众免费提供开水,吉安县根据天气变化,为前来祭扫的群众准备了50把雨伞,提供给扫墓群众使用。三是积极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新祭扫方式。市殡葬管理所、市回归园、吉安县等地加强引导与宣传,免费用鲜花置换祭扫群众带来的鞭炮、纸钱。市殡葬管理所和熊有华被民政部通报表扬为2011年清明节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观察员”。
  【市政府高位推动惠民殡葬改革】 4月28日,市政府第三十九次市长办公会议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殡葬管理工作”列入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列入了政府民生工程体系,全市113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8月17日,市政府批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物价局《关于移风易俗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吉府发〔2011〕10号),得到国家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民政部“参阅文件”(2011年第12期)向全国省级民政系统予以全文转发。
  【吉安市推行遗体火化全民免费】 从2011年起,在对困难群众遗体接运、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实行免费的基础上,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惠民殡葬的政策力度,扩大受惠范围,决定逐步在全市推行遗体火化全民免费政策,即每具遗体接运、冷藏、火化费用按600元计算,相关费用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
  【市殡葬代表队参加全省首届殡葬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 10月24~26日,省民政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了首届“南方环保杯”殡葬职业技能竟赛。吉安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三等奖”,曾广杰荣获“遗体整容专业二等奖”,同时荣获“全省民政行业技术能手”称号,黄丽霞、胡彩华、雷筱龙、赵四勇、王三仔荣获“江西省首届殡葬职业技能竟赛优秀奖”。
  【对天华山、真君山乱埋乱葬开展专项整治】 市、区两级民政局牵头组织执法人员坚持每天对大华山、真君山进行巡查,及时掌握乱埋乱葬情况,并建立台帐,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天华山、真君山乱埋乱葬进行了整治。5月和12月,市民政局牵头先后组织了两次综合执法检查,依规平毁了中心城区天华山乱葬坟墓20多穴,有力遏制了城乡乱埋乱葬行为。
  (万海林)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法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