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3523
颗粒名称: 劳动就业
分类号: F241.4
页数: 2
页码: 361-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介绍了劳动就业,包含了它的概况,全面落实就业与创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作用,开展为企业招工培训服务活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劳动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内容

【概况】 2011年,全市就业服务机构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民生工程目标,按照开展“发展提升年”和“三大”(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67万人。零就业家庭产生一户安置一户,实现动态清零,就业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完成SIYB创业培训0.72万人,完成工业园区培训“金蓝领”工程4.65万人。全市就业局势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7%。
  【全面落实就业与创业政策】 一是大力推进新版就业失业登记证换发工作。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和相关就业政策的需要,全市就业经办机构迅速启动全国统一的新版《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为广大劳动者及时享受到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打下扎实基础。2011年,全市共发放新版就业失业登记证47000多本,其中156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领取了新证。二是全面落实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政策,帮助国企改制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全市稳定购岗5820个,本年度累计使用购岗资金3651万元。三是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全市累计为15082人发放2835万元社保补贴。四是扎实开展“彩虹计划”和青年职业见习工作。采取广泛招募见习单位,大力开发见习、就业岗位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广大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全市累计招募289家见习单位,开发1656个岗位,帮助1320名高校毕业生开展青年职业见习,其中656人被单位留用。全市大力实施“彩虹计划”,广开就业门路,着力促进“4050”、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全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873个,安置1770人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全市不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引导全市劳动者积极创业,使之成为吉安市扩大就业、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是小额担保贷款进一步做大。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范围、提高发放额度,做到应贷尽贷。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二次扶持创业者和妇女倾斜,妇女创业最高可贷8万元,多人联合创业最高可贷20万元,二次扶持创业最高可贷3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6.69亿元,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50人,带动27330人就业。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4.8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1.87亿元。二是扎实推进创业培训。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引进国内知名创业培训师、高校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创业信心和实践能力。当年,市本级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从南昌和赣州聘请8名国家级创业培训师,在井冈山大学开展6期“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遂川等县(市)也多次聘请了创业培训专家开展创业培训。全市完成SIYB创业培训0.72万人。
  【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作用】 全市失业保险工作坚持为企业改制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征缴率,努力推动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积极作用。2011年,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万人,筹措失业保险基金6017万元,为6775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806万元,为79名农民合同工发放失业补助金48万元。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810万元。
  【开展为企业招工培训服务活动】 全市劳动就业系统以帮扶企业为己任,通过建立招工帮扶机制、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工宣传力度、建立用工报告制度、积极搭建招工平台、引导求职者园区就业、做好“岗位、用工、培训”三对接、开展企业用工指导等八大举措,主动出击、常抓不懈,在切实解决企业招工困难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局势的稳定。全市以进城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现场招聘会和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引导劳动力在本地园区企业就业,为工业园区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员工4万多人次。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培训“金蓝领工程”,认真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基层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切实加强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平台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至2011年底,全市覆盖城乡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已建立街道(乡镇)就业基层工作平台241个,基层服务平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75人,并基本配齐办公设备。全市先后建立再就业基地58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30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0个。二是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连通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的五级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使用涵盖全部就业工作的就业信息系统软件,形成了全市200多万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及失业保险、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和失业登记证发放等数据库,实现了信息资源全市共享。三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开展了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建设、全员岗位练兵竞赛和全市小额贷款系统绩效考核三大工作,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和政策水平、服务态度和工作能力均有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着力构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法懋
责任者
刘友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