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产养殖呈现六个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951
颗粒名称: 全市水产养殖呈现六个特点
分类号: F326.4
页数: 1
页码: 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全市水产养殖呈现六个特点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渔业 水产养殖

内容

2011年,吉安市水产养殖业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特种水产发展形势好,品种结构调整幅度大。全年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6.01万吨,增加1260吨,同比增长2.14%,其中斑点叉尾鮰产量1.3万吨。在省渔业局提出“鲟鱼、大鲵、棘胸蛙、胭脂鱼”四大新兴产业后,吉安市渔业“十二五”规划重点优先发展胭脂鱼和大鲵产业,棘胸蛙、鲟鱼产业逐步跟进。
  二是网箱规模稳中有增。全市网箱养殖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放养鮰鱼网箱养殖面积8.6万平方米,其余1.2万平方米养殖草鱼、鳜鱼、罗非鱼等。此外,万安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还投资320万元在万安水库设置了20个深水抗风浪网箱,每个网箱320平方米,投放草鱼种24000~27000尾,平均规格达1750克,增产草鱼90万公斤,成为全国内陆水域最先进的网箱养殖基地。
  三是鮰鱼产业喜忧参半。喜的是:从2009年开始,国内鮰鱼销售市场异军突起,价格一路上升。水边收购价由9.6~10.6元/公斤一路涨至18~22元/公斤,最高甚至达24元/公斤。2011年销售量达5800吨,主要销往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做火锅原料用。忧的是:2011年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收购价徘徊在13~14元/公斤。再加上种质退化、病害加剧,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价格不稳定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市场的影响,很多养殖户对鮰鱼养殖心存疑虑,势必减少投入或维持现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市场销量虽然上去了,但养殖规模和苗种生产一时还难以恢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吉安市相关部门积极应对,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加快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该产业倾斜。全市有鮰鱼网箱养殖基地7个,养殖面积8.6万平方米,繁殖鮰鱼苗1610万尾,新增鮰鱼后备亲鱼100余组,有力地促进了鮰鱼产业的恢复发展。
  四是胭脂鱼人工繁殖取得新突破。2011年,由吉安市渔业(渔政)局、永丰县水产站、永丰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对胭脂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取得丰硕成果,共繁育胭脂鱼水花鱼苗280万尾,是2010年的4.3倍,为胭脂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大鲵养殖前景可观。井冈山是大鲵原产地,已列入全省大鲵养殖的三大核心片区之一。安福县武功山大鲵养殖场有大鲵鱼种60余尾,2011年成功孵化出幼苗1000余尾,预计2012年繁殖能力将突破万尾。已建山洞养殖面积1500平方米,可供养殖商品大鲵成鱼1万余尾;三条人工仿生态驯养繁殖山洞正在筹建当中,届时可养殖大鲵3万余尾,将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大鲵驯养繁殖基地。该场已在中国移动网成功注册“中国娃娃鱼之乡”网站。
  六是渔业示范基地规模及辐射面增大。全市渔业示范基地面积达654.67公顷(9820亩)。新干县建立沂江大洲鱼种场和大洋洲塘西水产苗种场2个水产科技示范基地,并在每个乡镇站都建有1个50亩以上的标准化名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带动辐射面积达1666.67公顷(25000亩);遂川县在横岗水库、奖连水库进行小水库鳜鱼套养技术示范工作,示范面积13.33公顷(200亩),带动辐射面积83.33公顷(1250亩)。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轩
责任者
谢义元
责任者
吴春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