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邮政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25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邮政业务
分类号: F618
页数: 5
页码: 365-3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0年—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邮政业务发展情况。
关键词: 邮政 邮政业务 吉州区

内容

邮务类业务
  函件 2000年,着手建设商函名址库,配置商函处理设备和账单处理设备,利用春节期间组织销售“家乡邮票”“打工袋票”和组织书信比赛。2002年,加大了企业金卡的发展力度,全年揽收162.6万枚,绝对值和完成计划比均居全省第一。2003年,按照“创新中实现函件业务规模经营”的思路,抓住地方特色,邮资封片卡有新突破,累计制作普通邮资明信片121.2万枚、邮资封55.1万枚、企业金卡166.7万枚。2004年,推行商函广告专业“模拟公司化”运作,调整了企业拜年卡的起印数量,由原来的5000枚起印量调低至2500枚。是年,全市共完成企业拜年卡211.45万枚,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2005年,重拳出击发展账单业务,移动话费账单、地税和银企对账单、学生成绩报告单、电信话费账单、医保账单、住房公积金账单等新类型、新品种函件得到拓展。全市已开发20来个账单品种,涉及通讯、金融等30个行业。2006年,认真分析商函业务市场、行业特点和客户属性,抓好“数据为翼、商函腾飞”劳动竞赛,制作数据库商函298万件、账单447万件;组织少儿书信比赛,制作参赛封15.5万枚、专用邮资封16.5万枚。2007年,开展全市基础地址库专项维护工作,重点做好数据的导入、分类、维护和应用,完成18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精品名址库建设,采集信息105万条。2008年,确定“一校一封、一镇一封、一企一封”的发展战略,启动了“幸运邮天下”项目的营销,招生信函量收实现翻番。2009年,开展“缤纷夏日”等季度主题营销活动,推广BIU理念,重点开发特色商函产品。2011年,组织贺卡“攻坚战”,通过领导营销、团队营销、能人营销,全市开发邮政贺卡客户1227户。2012年,推出邮简式、礼包式、本册式的直邮产品,全面启动社保、医保账单,有效突破公积金、地税等账单,开发问候卡、祝福卡、答题卡、评选卡以及“吉安城市精神”宣传贺卡。
  邮送广告 2000年,吉安邮送广告开办了30多个栏目,以及彩色版、县市版。后引进彩色喷绘系统一套,以信箱、灯箱、车辆、招牌、墙体和繁华路段为载体,拓展户外广告业务市场。2003年,市局商函中心开发了《消费指南》本册式邮送广告。2004年通过市县联动运作,《商情快递》《时尚万安》《锦绣吉水》等专册相继推出,成为当地客户首选广告媒体。是年,共发布邮送广告588期,发布量达1154万份,同比增长24%。并适时推出邮简式中邮专送广告业务,提高中邮专送广告业务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2005年,提出规模发展邮政广告业务,通过取消非邮政广告夹报投送,突出邮送广告优势。市局每月出一期市区“金版”彩页。2006年开发“打开有礼”专题邮简。2010年利用全市60个邮政报刊亭的广告媒体优势,与移动公司进行了常年广告业务合作。2011年,全市加大对邮政广告项目的策划和营销,将邮政广告业务积极融入到各个时点、节点业务的拓展上,开发了各种节假日、文化宣传、周年庆典等丰富的邮政广告产品。是年6月,市函件广告局再次入选吉安市广告协会理事单位。2012年紧紧抓住旅游、房地产、建材等业务市场开发机会,办理形式多样的广告业务。
  邮政包裹 1998年邮电分营后,由于物资市场繁荣和物流业的兴起,包裹业务量下降。市局采取包裹直投到户的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固定用户。同时对违规降低资费、跨地区揽收包裹的现象予以禁止,以形成普通包裹、快递包裹和特快专递包裹共同发展的格局。2002年,市局以发展快递包裹为重点,对包裹封装箱实行价格限制,启用新式国内普通包裹单,对化工产品的收寄网点重新进行核定,实行定点收寄。2003年规范了保价包裹业务处理手续和包裹包装箱的使用。2004年提出积极开发商业包裹和特色包裹,突出抓好网络类包裹、季节性包裹、区域性包裹等。2005年突出发展“家乡包裹”,着力发展有家乡特色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2006年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校园包裹”和“军营包”裹的营销活动,效果明显。2007年以后,逐步明确包裹业务的工作思路,健全经营管理机构、明确市场定位、突出业务重点、加强窗口营销管理、强化上门揽收力度、细分市场、培育和开发新的市场领域,努力做大包裹业务规模。2009年启动了“爱心包裹”项目,在收寄投送包裹安全工作上,要求把好收寄验视关、分拣封发关、投递配送关。
  报刊发行各级邮政部门坚持抓好党报党刊发行,同时大力发展私费订阅,开展“报刊村”“报刊楼院”活动,私费订阅比例达到40%。2007年,围绕“做优公费市场、做深私费市场”的要求,加强社会发行站的管理,将工业园区及行业报刊主管部门纳入发行站管理,建立了711个社会发行站档案。2008年,开展“月月有品种、季度有重点”专题营销活动和“关注奥运,与奥运同行”体育类报刊营销活动,完成流转额4930万元。2011年强化“天天抓收订”理念,建立灵活多样的收订渠道,切实抓好教辅类报刊和畅包销报刊的征订,重点抓好首季报刊续补订和春季校园报刊收订,完成大收订流转额5839万元,列全省第一位。2012年成功开发吉安协和医院等多家大客户期刊文化礼盒业务共2255盒,在全省排第一位;《大象》期刊大项目促进成功转型,邮政报刊发行业务,由过去单纯的通过订阅赚取费率盈利的单一模式,向“广告带发行,发行促广告”多元盈利模式的转变。
  报刊零售 2000年,该局作为报刊零售二级批销中心,重点在管理和组织好县以下报刊门市部和报刊零售网点,实行集中数。同时,加快报刊零售网点的建设,对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报刊中心门市部、报刊亭明确其目标任务、经营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2年,全省实行报刊零售业务市县一体化经营模式。到2006年,江西省邮政局成立省书报刊销售中心,该局相应成立书报刊销售中心,实行垂直管理一体化经营。加强了对自有销售终端的管理,逐步推广报刊亭经营权竞标,开拓进货渠道。2007年继续推行市县零售业务垂直管理,新增报刊亭14个。2008年推行县局零售总代理,销售报刊图书流转额400万元,校园市场占有率达70%。2008~2012年是报刊零售平稳发展的阶段,全市邮政报刊亭由48个增至59个,报刊流转额由470.9万元提高到554.1万元,市场占有率由85.0%上升至90.3%。
  集邮 2000年以井冈山风光为依托、以特色专题邮票为导向,先后推出了井冈山名花、井冈山风光IC卡等邮品。2000年8月抓住吉安撤地设市的机遇,制作发行《可爱的吉安》纪念册1万册。2002年,开发了《井冈山》邮品、《万安水电站》邮册。集邮业务逐步形成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品种多元化的良好态势,集邮业务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各单位以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为主要目标市场,加大营销攻关力度,使集邮个性化服务有新的突破,累计制作个性化邮票20754版。2004年邮资票品管理系统上线,采用计算机系统对票品数据进行统计和新邮预订。2006年以来,提出走集邮礼品化道路,陆续定向开发《和谐吉安、风采国税》《如意光电40周年》《吉安印象》《井冈山大学挂牌纪念》等邮品。2009年以“金色童年”业务发展为契机,带动个性化业务的发展,制作“金色童年”“我与祖国共成长”个性化邮票4.78万版。2010年首期开发纪念撤地设市十周年《山水庐陵·生态吉安》邮册10000册。
  2008年10月9日召开市集邮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修改了协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并积极吸纳中、小学校领导加入集邮协会,保证青少年集邮队伍培养和发展,做好集邮知识普及工作,提升集邮影响力,至年底在册会员2600多人。集邮协会结合时政热点、重大活动等开发各类题材邮品。围绕“传递圣火我参与”主题,开发改革开放30周年及奥运系列邮品,制作“奥运火炬手”等个性化邮票4.7万版。同年10月,先后在吉州区、井冈山举办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集邮巡回展,参展作品80框、42部邮集,并开发《中国井冈山》《革命摇篮井冈山》等邮册,作为代表井冈山特色礼品销售。同时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完成了《印象吉安(二)》《吉安地税十五周年》《预备役炮兵团十年》《华诞辉映新吉安》邮品的策划制作。2011年开发纪念建党90周年及政府宣传系列邮品1万余册。2012年6月30日在井冈山市举办了《红色足迹》邮票首发活动。
  机要通信机要通信是国家保密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赋予邮政部门的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机要通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党和国家的秘密载体,确保国家秘密载体保密、安全的传递。2009年,市机要通信局设局长1人、机要员2人,机要备员1人、各县局设兼职机要员1人。5月,全市机要营业室(含各县局)全部改造到位,设置在2层以下,不临街并配备铁门、铁窗护栏、保险柜和灭火器,进一步加大了能力建设的投入,确保了机要邮件保密安全。2011年4月,开展了机要通信管理达标活动。市局机要通信生产场地面积改造至66平方米,通过省机要通信管理达标验收。机要通信自邮电分营以来,连续14年实现了质量全红,多次荣获全省机要通信质量评比奖项和机要内刊征订组织奖,2007年荣获全省机要通信优胜集体,2008年荣获全市保密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全省机要通信质量评比一等奖。
  分销业务2000年7月开办种子邮购业务。2002年,积极开展其它农资产品邮购业务,完善农资产品邮购跟踪售后服务,扩大农资邮购的市场占有率。2003年,市局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规划,农资邮购业务迅速发展,品种越来越多,规模越做越大。2006年提出“一年造声势,两年做规模,三年上台阶”的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农村商品分销晋级联赛,总分列全省第一名。同年,市委下发一号文件,鼓励邮政系统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将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议程。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意见》,先后组织召开邮政服务“三农”座谈会和现场会,推广泰和县局“厂家+邮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三加”模式。2008年,提出“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农民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效益”,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三农”领域,建成服务“三农”精品网点253个,通过邮政分销,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买到农资和日用品。2009年配合“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工作,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全市建成邮政服务“三农”连锁店178个,建成611所“农家书屋”,为农民配送生产、生活资料,开通服务“三农”绿色通道。2010年,提出完善渠道建设,结合“邮政营业+投递+农资分销”三合一、“投递+农资分销”二合一分销模式,实现分销业务恢复性发展。2012年分销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分销共完成销售额1504.55万元,农资销售额520.96万元,农药销售312.2万元,化肥销售84万千克。
  金融类业务
  邮政储蓄 2000年,全市邮政储蓄年末余额为18.3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5.22%。2001~2003年,将部分地理位置偏僻的网点搬迁至闹市区;抓住农业银行在农村撤并网点的时机,共接收银行28个网点,余额达27950万元;2001年年末储蓄余额达26.2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9.06%,净增市场占有率为46.04%;该局突破3亿元。2002年,全市新增绿卡网点49处,新增农村单点微机网点50处,邮储电子化率达100%,出台了农村低产网点搬迁进城的奖励政策。是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36.7亿元,市场占有率为22.3%;该局突破5亿元。2003年,开展各类短程竞赛、网点对抗赛和“创高减低”活动,进一步加快邮储业务的发展。全市点均余额达2252万元,同比增长421万元。为增强邮储网点的自然吸储能力,共搬迁农村低产网点8个,改造邮储网点43个,新增绿卡网点64个,邮储余额达44.37亿元,市场占有率为23.33%,活期比率为26.49%。2004年,积极开展首季“开门红”竞赛,该局在一月份净增余额1亿元,年末活期余额达18.1亿元,全市年末邮储余额达56.98亿元,新增余额市场占有率32.4%,列全市金融机构首位。2005年,全市邮储余额达71.25亿元,市场占有率为26.83%,列全省第一位。2006年,全市邮储余额达80.4亿元,活期比重40.4%,列全省第二。2007年,邮储余额达89.4亿元,较年初净增9.04亿元。
  2008年1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安市分行正式组建成立;2月28日至3月5日,全市邮政储蓄银行县级支行组织工作圆满完成,11个县级邮储支行陆续挂牌成立。是年,全年新增储蓄存款19.6亿元,储蓄余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9亿元。2009年全年新增储蓄存款19.4亿元,邮储余额达128.4亿元,活期净增11.3亿元,活期比重提高2.15个百分点,达45.9%。2012年,邮储余额由1998年的11.2亿元增长至214.1亿元,较1998年翻了四番。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服务的业务。1998年邮电分营以后,逐渐启动代发工资、代收话费、代理保险等“代”字号业务,广泛开展业务宣传,拓宽业务领域,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至2004年,金融中间业务发展迅猛,全市代发工资、养老金、低保金达9.5万户,累计代收保费19942万元。4月,成立代理业务科,明确将代理保险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的主要产品强力推导,并联合保险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保险业务宣传。2005年,在农村市场开展“一所一天一单”活动,累计代收保费2.49亿元,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位。2006年,组织以代收代付为重点的集团用户营销活动,分别与电力公司、铁路系统签订电费预存代缴和工资代发协议。2008年5月全市正式推广“商易通”业务,当年发展“商易通”3426户,余额达1.53亿元。2009年,销售基金理财产品5.85亿元。2011年起连续三年开展“保险营销年”活动,共代收保费10.23亿元,列全省第一位。2012年全市173个网点有167个网点开通了基金理财业务功能,共有184人持有基金销售资格证书。
  小额质押贷款 小额质押贷款是邮政储蓄面向市场开办的第一项涉及个人的资产类业务。2007年3月1日,召开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开办新闻发布会,全市55个网点率先开办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到年底共发放贷款2483笔计7476万元,结存余额3024万元。2008年,全市发放小额信贷1927笔,金额1.45亿元。2009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2亿元,结存余额1.31亿元。2010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499.57万元。2011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14.3万元。2012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79.75万元,至8月中旬后取消了该项业务。
  邮政汇兑 1998年邮电分营以后,由于各家银行异地存取、汇款到账户的盛起,开发汇票逐年下降。2000年推广汇兑新业务,陆续开办了入账汇款、协议汇款入账、国内邮政礼仪汇款,并开办了特快送汇业务。2001年9月完成邮政电子汇兑联网网点的上线联调及测试工作,1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办邮政电子汇兑业务。2002年12月推出邮政电子汇兑2小时到账业务。2003年依托邮政电子汇兑网络,大力发展汇兑衍生业务。2004年西联汇款业务新旧系统成功转换,为拓展国际汇兑业务市场打下基础。2006年,重点发展网汇通业务。2007年,加大账户汇款发展力度。2008年汇兑业务划归邮储银行,邮政营业网点仍代办汇兑,至2012年代理汇兑收入195.5万元。
  网上(手机) 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始办于2010年5月份,业务功能包括行内转账、跨行转账、投资理财、信用卡、网上缴费、网上支付、个人贷款等;辅助功能包括客户服务、安全中心、申请开办等。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全年新增个人网银16578户,结存户数37632户,全年累计交易56584笔,其中账务类交易25627笔,交易金额11810.8万元,客户注册率达5.41%,客户使用率为37.96%。手机银行业务始办于2011年11月份,2012年手机银行全年新增2218户,结存户数2243户,全年累计交易17505笔,其中账务类交易1762笔,交易金额143.43万元,客户注册率0.32%。
  速递物流类业务
  邮政速递(EMS) 2000~2004年,开发邮政礼仪,制作生日礼仪贺卡,推动了以生日礼仪为主,包括婚车装饰、接送新娘、庆典礼仪、鲜花配送等多项业务的发展。开办了同城邮政快递2小时送达的业务,陆续开发了特快送款、省内特快汇款、特快寄递居民身份证、特快送中(高)考录取通知书、送税票、法院传票、驾驶证等延伸业务。为发挥185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推出“只要拨打185电话,剩下的事我来办”的口号。2005年,开办特快订送火车票业务,全市订送火车票5.5万张。启动国际特快业务市场,“思乡月”营销活动取得实效,连续3年荣获全省邮政“思乡月”专项营销活动优胜奖。2007年4月,成立市速递局,实现专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对内完善机制,对外上门服务,并组建“三位一体”营销队伍。陆续推出“春节之礼”“邮之情”“新年邮礼”等业务品牌,开办代收货款业务。2010年后邮政企业营业网点继续代理速递业务,至2012年代理速递结算收入499.62万元。
  一体化物流和区域配送 2002年6月,成立物流配送公司,一体化物流和区域配送正式启动。2003年4月开办市到县次日速递物流业务,先后与波导手机、东信手机、创维彩电等商家建立合作关系,配送物品8000余件,配送鲜奶65.4万元。2005年,开发了上海联能、科典线材、吉安电信等10家协议客户,9月份开通吉安-南昌的物流复线。2006年,开展进工业园区、进通信行业和进校园“三进”活动,落实客户经理派驻制,提高物流运营质量,配送及时率和信息反馈率均达到100%,并增开吉安至南昌的物流复线。2007年,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企业,带动一体化物流客户开发。2008年完成物流收入增长21.3%。2009年开通物流专线,注重联创光电、新赣江等大项目维护,完成物流收入1326万元,增长46%。电子商务业务邮政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电子信息网络基础上,通过邮政实物传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金融联网系统等,为社会提供网络化的新型邮政服务的商业活动。2007年,吉安邮政电子商务专业启动,包括短信、票务、代收代缴、代办电信等。邮政短信业务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向客户提供各种邮政业务的查询、通知等增值服务,发挥11185呼叫中心优势,陆续开办了储户活期账户变动、取款通知、代缴代扣通知、异地转入到账通知、代发工资到账通知五类重点业务。至2009年,在网户数达431.8万户。2009年,航空票务代理全面铺开;代收费和代理电信业务初具规模;全市代理电信业务全面展开;各邮储网点都可以代收通信话费、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