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劳动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011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劳动保障
分类号: D912.5
页数: 2
页码: 196-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0年到2012年古南镇街道中劳动保障的情况,介绍了从2003年,成立古南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到2012年,在跃进路沿线保太巷、火头门、太平桥等6个社区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示范一条街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古南镇街道 劳动保障

内容

2003年,成立古南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该所以“新三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为标准,严格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指标,强化事务所平台功能,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居民群众提供服务。2003~2012年,为辖区内居民免费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20人,解决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150人,协助工业园企业招工9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100%安置;为辖区居民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6937本,开发公益性岗位78个,办理社保补贴13500多人次,发放社保补贴金530多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58人,贷款金额970多万元,接收市、区两级社保部门所移交的退休人员共计3134人,其中市属企业919人,区属企业2215人。
  2004年,神助桥社区长期与台商合作在油泵厂、水泥厂、红声厂生活小区开办4个“昌茂花艺”加工点,为“4050”人员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社区还积极与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共推荐200人次就业。太平桥社区党委与万荣花艺有限公司签订加工协议,专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花艺加工培训,8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005年3月,为拓宽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辖区内“4050”人员的再就业能力,街道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各单位支持给街道的25台电脑,提供140余平方米二间门面房作为培训场所,创办街道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20期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近1000人次。
  2007年,街道整合街、居二级办公场所和设施资源,将2003年成立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与上永叔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合署办公,建立全市首家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立站所合一新的服务模式,站所工作衔接更密切、更到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为全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供了一个的范例。共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2600多条,推荐就业岗位3600多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26个。安置7831人再就业,占下岗失业人数的96%。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534本,办理社会保险补贴1820人,办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为134人,贷款金额360多万元,接收社保部门移交的企业退休人员1933人。是年,该所荣获“全省十佳劳动保障事务所”荣誉称号。
  2008年,太平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被评为“全国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
  2009年5月,开始为辖区居民办理医疗保险,至2012年共计办理9388人次。
  2010年,为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春节前采取多种措施,明确每个街居干部为企业招工2人,节前组织一支主要由街道社区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在火车站、车站等人口密集处及时发布招工信息,并通过街道保障所和社区的就业平台,张贴、发放招工宣传单,推介宣传企业,引导和发动辖区居民到企业就业。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市区“春风行动”企业春季现场招聘大会。组建70多人的街居干部招工队伍,他们在春节前后,走亲访友,动员自己的亲属、朋友、邻居、居民到工业园就业。采取“走出去”招工模式,组成了八个巡回招工小组,深入到青原区青东路沿线、吉新路沿集市处和工业园区内,驻点招工,力促企业用工紧缺现象得到缓解。同年5月,办理未安置下放知青参加养老保险,上报110人。
  2011年7月,办理小集体职工参加养老保险235人。同年8月,办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860人,其中已有206人享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012年,在跃进路沿线保太巷、火头门、太平桥等6个社区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示范一条街。

知识出处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吉安市吉州区志(2000~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2000年8月,下限断至2012年12月,分自然环境、建置区划、人口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36个篇目及附录,详细记述了吉安区建区12年来的发展变化。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