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1团”诞生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中。参加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是中国人民解放 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民国16年(1927)9月29日,在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把起义部队编为工 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之1、3营。“红1团”由此得名。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民国17年 (1928)8月间,毛泽东率领红1团第3营到桂东接应其他部队,第1营担任守卫井冈山“五大哨口”之 一的黄洋界,凭借险要地势,打败数次国民党军的进攻。为此,毛泽东写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 军宵遁”的光辉诗篇。这一时期“红1团”涌现荣获中央军委红星奖章的杨得志(曾任总参谋长),符 竹庭(后牺牲)、陈正湘(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宋玉琳(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战斗英雄。长 征途中,“红1团”经常担任中央红军先遣团的光荣任务。一路上,突破5道封锁线,飞越天险乌江, 抢渡大渡河,攻夺直罗镇,斩关夺隘,势不可扌半。民国24年(1935)5月25日,红军到达四川大渡河畔 安顺场,团长杨得志亲自组织指挥由2连连长熊尚林带领的“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开辟北上 抗日的道路,粉碎蒋介石使红军成为历史上“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从此,“大渡河连”名扬中外。
抗日战争时期,“红1团”参加著名的平型关、大龙华、黄土岭、狼牙山等战役、战斗。民国28年 (1939)10月,在晋察南黄土岭战斗中,团82迫击炮连击毙日本侵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这 是抗日战场上击毙日军的最高将官。该连被誉为“功臣炮连”。民国30年(1941)9月25日,日本侵 略军以数倍于“红1团”的兵力向河北易县狼牙地区进行疯狂的“扫荡”。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7 连6班战士胡福才、宋学义、胡德林在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的带领下,于狼牙山棋盘陀一带阻击 日本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不暴露主力的转移方向,把日军引向绝路,最后英勇跳崖。创造 “五壮士血战狼牙山”的伟大壮举,表现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伟大气节。
解放战争中,参加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和隆化、吉山、密云等几十次重要战斗,涌现李万余等 1059名全国战斗英雄和一大批一等功以上功臣。民国37年(1948)密云战斗,5连担任尖刀连,在与 国民党军激战只剩1个排兵力、子弹打完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白刃格斗,38把刺刀插入国民党军。 战后荣获“密云尖刀连”光荣称号。
英雄的部队,孕育英雄的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又展现新的风采。 1968年在广西国防施工中“狼牙山五壮士连”又涌现出舍生忘死战塌方的新一代“五勇士”。1979年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红1团”以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攻同登、克谅山,歼越军1932名,俘 越军37名,荣立集体二等功。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营”称号,“大渡河连”、“密云尖刀连” 分别被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探雷攻坚英雄连”称号。周元生等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 英雄”称号。全团28个集体、12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78个集体、461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7个集体和 1976名个人荣立三等功。
199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粤东视察时,接见“红1团”代表,并题词 勉励全团官兵“发扬红军传统,谱写时代新篇\ 1993年3月,“红1团”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抽调部分 官兵,组建驻港部队步兵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