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技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65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科技体制改革
分类号: G31
页数: 5
摘要: 地、县(市)农科所、林科所,各乡(镇) 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的科技人员纷纷到农村进行科技承包、科技咨询等有偿服务。是年6月,省科委下发《关于开展县、区科技市场工作的通知》后,地区科委成立吉泰盆地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技术市场。12 月,中共江西省委秘书长王达智、省科委主任郭亚民到吉安地区考察农村科技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技术市场的发展。是年,吉泰盆地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技术市场更名为吉安地区技术市场开发中心。同年,吉安市、井冈山市、安福县相继成立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至1986年底,泰和、万安、遂川、永新、宁冈、莲花、吉水、新干、永丰、吉安县陆续成立技术交易管理机构。
关键词: 科技体制 科研管理

内容

技术市场发展为了把科学技术引向农村,1984年,区内开始兴办科技市场。地、县(市)农科所、林科所,各乡(镇) 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的科技人员纷纷到农村进行科技承包、科技咨询等有偿服务。是年6月,省科委下发《关于开展县、区科技市场工作的通知》后,地区科委成立吉泰盆地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技术市场。12 月,中共江西省委秘书长王达智、省科委主任郭亚民到吉安地区考察农村科技市场,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技术市场的发展。1985年3月,中央提出将开拓建立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全区技术市场在开拓、调整、兴起和发展中稳步前进。是年,吉泰盆地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技术市场更名为吉安地区技术市场开发中心。同年,吉安市、井冈山市、安福县相继成立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至1986年底,泰和、万安、遂川、永新、宁冈、莲花、吉水、新干、永丰、吉安县陆续成立技术交易管理机构。
  随着技术市场由农村发展到城市,由技术承包、咨询发展到技术转让,新技术、新产品、专利技术等技术交易和技术市场、人才交流不断拓宽,服务项目增加。1989年,为加强全区的技术市场管理,地区科委设立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与科委科技管理科合署办公。主要职能是对地、县(市)技术市场实行宏观指导和管理,建立网络,沟通信息,贯彻上级政策精神。
  1990年8月27日~9月7日,国家科委冲央电视台在遂川县拍摄“来自中国技术市场的报道”电视专题片,向全国播放。
  1997年12月,江西省下发了《关于修改〈江西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的发布对加强全区技术市场管理,维护技术市场秩序,活跃技术交易,保障技术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技术市场管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987年4月,吉安地区及各县(市)科委按《江西省技术合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负责地区及各县(市)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1988年5月,省科委下发《技术合同登记程序》, 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步入程序化、规范化轨道。技术合同成交后,必须持技术合同书到所在地科委技术市场办公室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同时由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或委托单位)开出技术贸易专用发票,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和贸易发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税优惠。全区自 1990年至2000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373项,合同金额1.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7211.15万元。
  技贸机构审批1987年6月25日,省科委、省工商局发出《关于技术商品经营机构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地、县(市)科委按地域审批管理技贸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群众团体和各级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设立技术商品经营机构,必须经科委审批登记。至2000年底,全区有技贸机构171个 (国有企业66个,集体企业14个,私营企业3个,有限责任公司4个,股份有限公司2个,个体经营53 个,其他29个);从业人员1542人(科技人员1364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 24.6% ) ;2000年技贸机构总收入9510.4万元,利税总额1742.3万元。
  技贸专用发票管理1988年12月1日,省科委、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下发《江西省技术贸易专用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对技术贸易发票式样、使用范围及有关事项作出规定。决定从1989年 2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技贸专用发票制度,统一使用技贸专用发票。吉安地区从1990年开始使用技贸专用发票。1993年10月9日,地区科委、税务局下发《关于印发〈江西省吉安地区技术贸易专用发票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由地区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发票的管理和使用。
  技术贸易与协作技术贸易1985年5月20 ~ 24 H,吉安地区在吉安市举行首届人才交流、技术交易大会。大会设7 个馆,省直13个科研机构和7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展出技术项目107项,成果转让项目1332项,区内生产企业、单位提出难题招标137项,人才需求390人,智力需求115项,展出科技新产品121项。会议期间, 5000余人参加交流与交易,签订技术合同18项,意向合同110项,成交额2600多万元,新产品展销额 31.5万元。
  1993年3月5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的决定》,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会同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供销合作社联合在南昌市举办“江西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吉安地区组织76个项目,制成78块展板参加该届“双新”交易会。各县(市)及地直部分单位独立组团参加了交易会。在交易会期间,全区签订正式销售合同23项,新产品意向性合同 46项,技术转让意向合同86项,引进人才7人。同时与5个区外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挂钩,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技协作1989年8月,建立七省(市)九地(市)(江西省吉安地区,上海市南汇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浙江省嘉兴市,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湘潭市,四川省自贡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科委、科协系统科技协作网,并在上海市召开第一次协作交流会。此后,分别于1990年在南京建邺区、 1991年6月在吉安地区井冈山市,1992年8月在湖南省吉首市、1993年6月在浙江省嘉兴市、1994年6 月在湖南省湘潭市、1995年9月在四川省自贡市、1996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举行2 ~ 8次协作交流会。吉安地区科委、科协分别派员参加了所有会议。1991年在井冈山举办的第三次科技协作会议共有6个地区58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共发布信息163项,签订协作意向合同61项,会议还就相互交流经验,通报情况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
  1993年6月,吉安地区代表团参加了在浙江省嘉兴市举办的七省(市)九地(市)科技经济协作网第五次科技经济协作交流会。会上,全区提供了新技术、新产品83项,可供转让的技术27项,并提出17项难题需求技术招标。会后,地区科委结合本区实情,将近1000项会议交流项目,分为中外合资、最新联营包销、融资、引进技术、新产品等五个方面汇集成《科技经济协作项目汇编》,并于6月24日在吉安召开了信息发布会,传达了交流会的情况,分发了该汇编资料。
  农村技术承包吉安地区农村技术承包始于20世纪70年代未,发展于80年代。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作业,农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技术承包的发展。科技人员下到农村基层开展技术承包,有集团(农技推广中心、水产站、畜牧站等)承包,也有个人承包。承包内容涉及农业、林业、水产业、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农业机械等。全区14个县市每年共有近万名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投入到农村科技承包中。泰和县1989年有531名各类科技人员参加了农村的科技承包,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97人,农民技术员334人。承包杂交水稻制种2340亩、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承包36842亩、水稻病虫防治单项技术承包135214亩,合计占当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 30%以上。畜禽养殖、病防技术承包43272户,占全县农户的60. 8% 0水面养殖技术承包580亩,还有烟草生产、蚕桑生产、山区造林、水土保持等方面技术承包。吉安地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1985 - 1989 年五年间有24名(占全所科技人员57% )科技人员深入山区和基层林场开展科技承包,造林1万余亩, 森林病虫防治12万余亩,直接经济收益69万元。
  表27-3-6 1990 ~ 2000年全区技术合同统计 单位:万元年度 合同数 (项) 合同金额实现金额小计 其中:技术交易额 小计 其中:技术交易额合计 3373 8306.30 5348.18 12154.12 7211.151990 266 996.41 754.42 838.35 571.621991 85 73.38 69.98 61.56 58.561992 88 105.60 105.60 102.40 102.401993 98 501.00 427.00 501.00 427.00续表年度 合同数 (项) 合同金额实现金额小计 其中:技术交易额 小计 其中:技术交易额1994 169 716.50 505.70 638.40 420.601995 426 1023.00 504.10 783.90 395.101996 506 1115.84 709.07 945.74 694.771997 608 1745.87 1046.51 1491.97 1004.161998 604 2028.70 1225.80 1869.81 1152.691999 151 2062.28 1244.982000 372 2858.61 1139.27注:技术合同统计由国家科技部统一组织实施,1999年、2000年填报的表格中没有“合同金额”栏。
  科研院所改革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为了进一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改革科研所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所的工作活力,使科研所的工作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吉安地区对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将部门单位所管辖的地区农科所、地区林科所、地区情报所、地区机电科研所和地区轻化科研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独立科研所。实行所长负责制或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各县(市)人民政府先后将农、林、水等相关的科研所改制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科研事业费由全额拨款改为部分补贴。
  1989年12月,吉安地区科委会同地区财政局,按照国家科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改革科研单位事业费拨款和收益分配制度的意见》精神,将上述五个独立科研所的科技事业费拨款,划归由地区科委统一管理,并以上年的科技事业费为基础,每年按10%递减科技事业费拨给;对开发性的科研所,也是以上年的科技事业费为基础,以后每年按一定比例减拨,减拨的科技事业费用于科技发展基金。改变了以前由主管业务部门根据当年财政所拨经费全面安排,经费多就多拨、经费少就少拨的局面。
  科技经费改革1985年前,吉安地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三项经费使用管理是以“切块经费”下拨。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1987〜1989年,在省科委和地区农业银行的支持下,实行“以贷代拨”三项经费使用的改革, 即将科技三项费拨款用于项目承担单位到银行贷款的利息支付,以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按项目审批, 实行合同管理,经费包干,专款专用,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用,改变以往吃大锅饭的现象,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如1987年度,由永丰县科委负责,瑶田乡金山坪协作的“生态农业试验示范”项目,与地区科委签订合同书,用0. 6万元的三项经费到银行贴息贷款8万元用于项目投入,直接下拨到承担单位。
  1987年全区科技经费为88.45万元,银行贴息贷款420万元,当时全区科技总投入为50& 45万元, 三项经费的投入增加5倍。1988年全区科技三项经费59. 5万元,银行贴息贷款达1235万元,当年科技总投入为1294.5万元,为三项经费的20倍。1990年后,停止贴息贷款,恢复原有管理方式。
  1998年,省科技厅停止对各地(市)省二级项目科研经费的切块下拨,将原来由地(市)科委审批的省二级项目经费审批权收回省科技厅,改由地(市)科委申报、省科技厅审批,科研经费由省科委直接下拨到课题承担单位。1999年取消省二级项目。省二级项目经费全部收回省厅直接管理。科技人才交流为了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本着照顾重点,充实基层,有利专业对口和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干部个人的实际困难等原则,20世纪80年代初,全区开始进行科技人员的引进、输出和内部调整。1984 年,吉安地区成立人才交流中心,随后泰和、万安、遂川、永新、永丰、新干也成立了县人才交流中心。 1985年5月,吉安地区首届人才交流、技术贸易大会引进科技干部7人,商调科技干部12人,推荐8人。 签订业余兼职与短期聘用协议8项。1993年,地区成立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从事人才引进、人事代理和人才市场的管理、指导、协调,企事业单位人才调动(组织部门管理的干部除外),非统招大学生职业介绍,举办全区性人才素质测评,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交流及人才的推荐和招聘等工作。 2000年全区采取不占编引进博士 34人,硕士 1人,学士 86人;采取正式调进正高级职务1人,硕士 1 人,学士 26人。并积极兑现有关政策,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全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科技人员流动1984年,吉安地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下发《关于全地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划归地区科委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自然科学技术人员由地、县(市)科委负责管理。同时,地、县(市)科委增设科技干部管理科机构,地区定编4人。
  1989年3月29日,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制定了《关于放活农业科技人员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o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各项技术承包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及示范服务, 并规定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工作满8周年,可上浮一级工资。当时,地区有578人享受了上浮一级工资待遇。是年,新干、峡江两县参加技术承包的科技人员有557人,承包耕地面积达237915亩,果园面积13400亩,用材林面积4000亩;承养生猪102.62万头;开展实用技术的推广和示范服务达24项。 累计增产粮食2355. 89万斤(每亩增产103. 8斤),增产柑橘304. 96万斤,用材林活立木达868立方米, 直接经济效益74& 23万元。
  《规定》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允许科技人员合理流动,从事技术咨询与技术兼职活动。并鼓励科技人员可以从事非职务发明,可以到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承包服务,并收取适当技术服务费,对直接参与承包科技项目的给予奖励。根据《规定》,吉安市还明确其奖励和福利可按纯收入的 50%提成。允许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并参与收益分配。从事“四技”活动的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合同,进行了认定登记,可免征所得税,可连续三年从受益方新增的税后利润中提取5% ~ 10%作为酬金,并不计入奖金总额。
  1990年上半年,根据国家科委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自然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移交给地、 县(市)人事劳动局。
  引进国外人才1992 - 2000年,吉安地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省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帮助解决本地企业、产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地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的高效农业;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自1992年以后,全区引进国外技术与管理专家9名,派送区内技术与管理人员9名出国培训;通过引智解决各类技术难题21个;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成果21项。
  1992 -1994年,日本国名古屋金型株式会社模具专家安藤芳先生3次来到江西汽车工程塑料厂,对汽车塑件模具的设计制造及成型工艺进行了指导和咨询,解决了方向盘钢骨架在模具中准确定位问题,对汽车前保险杠模具结构及与塑机匹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使产品达到了厂家配套技术要求。并对该厂设计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制模工艺标准落后、执行工艺标准不严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专家的指导下,该厂设计制造多个新产品模具,开发出为“江铃”、“跃进”等汽车厂家配套的合格汽车塑件。
  1996年,吉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先后两次从日本聘请农业专家松山常市先生和千叶大学讲师北条雅章先生来所指导蔬菜生产新技术和蔬菜新品种的推广。松山常市先生赠送34份蔬菜、3份芝麻、1份水稻新品种,通过试种观察、筛选,选出适合我省大面积发展的“华严毛豆”新品种和“除瘤草”。种植一亩“华严毛豆”产值可达4000〜8000元。北条雅章先生传授了番茄、黄瓜、草莓、牛茅等蔬菜的栽培及无土栽培新技术,并且赠送《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土壤病害》、《蔬菜生理病害》等资料。为该所蔬菜科研、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年10月,峡江县酿酒总厂在省、地、县科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经国务院引智办推荐,日本国花甲协会酿酒专家高山卓美博士,亲临该厂指导,引进日本清酒生产工艺,帮助该厂成功解决了“中华清酒”的沉淀和脱色两大技术难题,使“中华清酒”酒色清亮透明,1997年“中华清酒”进入高档次清酒系列,树立品牌,与上海申美贸易公司建立了长期贸易合作关系,建立上海总经销网。由于技术的改进,“中华清酒”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该厂年可产“中华清酒”30万盒(瓶)。
  1998年9月,泰和县草地牧业开发服务中心在文田经济开发区第四纪红壤岗地上,实施“草地畜牧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聘请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农业局草畜专家卡尔•约翰•斯地劳博士和海德•威廉姆•米歇尔先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解决了牧草混播品种搭配技术;秋冬季采取黑麦草(禾本科) 与白三叶(豆科)混播;在草、牧、果、沼气相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下,放牧、固定与活动环境结合的圈养技术;牧草地撒施肥、放牧等土壤改良技术;牧草品种改良技术;栽培量平衡技术等。该项目实施后更好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基地小气候,绿化美化了自然环境,扩大了就业门路,解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1999年,示范区共种牧草2330亩,养牛870头,养猪4300头,养禽4万羽,种果354亩,建沼气池 25个,为社会提供优质牧草种子60吨,草种基质123吨,实现总产值370多万元,人均收入3800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同年,吉安地区农作物良种场引进日本优良砧木与茄子嫁接新技术。日本嫁接茄子在同等条件下生长快,提前15天上市。该场当年试种0.3亩,产量4560斤,产值3196元,获利2600元。至2000年, 该新技术已在吉安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宜春市、抚州市、省武警总队等地推广。
  同年10月,遂川县五指峰林场金川公司聘请了德国专家格哈德博士对该公司生产的PET打包带产品技术问题提出改正意见,解决了该公司生产的PET打包带易开裂、强度较低(7500-1000牛/平方厘米)、偏斜度等技术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1999年3月,安福县火腿厂聘请德国食品腌制加工专家沃那•帕茨先生,对火腿加工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咨询。解决了火腿低盐改进,延长保质期,缩短腌制期等工艺技术难题,并传授了多品种、多工艺、多花色的火腿新产品配方和加工技术,增强了安福火腿加工的科技含量、竞争力和名牌效应,对安福火腿的新产品开发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安福火腿加工业朝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安福”牌火腿以其“诱人之香、夺席之味”和国内市场占有率10%的份额,被列为全省20种名消费品之一。
  2000年8月,井冈山市造纸厂邀请了法国卷烟纸专家巴龙耐特国际顾问来厂指导高档烟纸生产,帮助解决了化学助剂,稳定提高透气度、不透明度等关键质量指标的技术难题。并对提高纸生产率、降低损纸量、压纹机和助燃剂施加装备提出了改进意见,使该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