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地区气象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606
颗粒名称: 吉安地区气象局
分类号: P451
页数: 2
摘要: 除观测水文外,开始进行气温、 降水等气象观测,1936年又增加气压、蒸发量、风向风力等观测项目。1937年8月,吉安水文站改为三等测候所,1939年1月改为二等测候所,1949年1月又改为水文站,同年5月停测。1949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水利局将吉安水文站恢复为代办水文站,后仍改为吉安水文站。1951年8月1日建立吉安气象站,为吉安军分区建制,业务上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司令部气象管理处领导。1954年10月26日,中央气象局将江西省吉安气象站划为一等站。1984年1月1日,改为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台。1997年1月1日,复名为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局,系省属县团级事业单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吉安地区气象事业发展迅速。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局

内容

1929年8月江西省水利厅建立吉安水文观测站。除观测水文外,开始进行气温、 降水等气象观测,1936年又增加气压、蒸发量、风向风力等观测项目。1937年8月,吉安水文站改为三等测候所,1939年1月改为二等测候所,1949年1月又改为水文站,同年5月停测。1949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水利局将吉安水文站恢复为代办水文站,后仍改为吉安水文站。
  1951年8月1日建立吉安气象站,为吉安军分区建制,业务上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司令部气象管理处领导。1953年12月,由军事系统转地方系统建制,由省气象科接收。1954年10月26日,中央气象局将江西省吉安气象站划为一等站。1958年9月30日,吉安气象站扩建为江西省吉安气象台。 1959年4月水文、气象机构合并,成立吉安专区水文气象总站,站址在吉安市大巷口 14号,隶属吉安行署水电处。I960年3月15日,吉安气象台更名为吉安气象服务台。同年11月12日,水文气象总站迁移到吉安市竹笋巷30号。1962年5月23日,吉安专区水文气象总站划归省水利电力厅领导。1963年 9月23日,吉安专区水文气象总站改为江西省水利电力厅水文气象局吉安分局。1968年11月6日,成立井冈山专区水文气象站。1971年3月12日,地区水文与气象机构分设,成立江西省井冈山地区气象台。1980年9月成立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局,为县团级事业单位,受省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 1984年1月1日,改为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台。:1985年5月29日,改为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管理局。 1997年1月1日,复名为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局,系省属县团级事业单位。
  2000年,吉安地区气象局行政工作机构有办公室、人事科、业务科、产业科四个职能科室和气象台、 科技服务科、专业服务科三个直属机构,在职人员64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
  吉安地区气象局管辖吉安、井冈山、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遂川、万安、安福、永新、宁冈等12 个县(市)气象局,共有职工132人。
  吉安地区气象局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航空气象保障,气象情报传输,雷达观测,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与评价,自然灾害调查,气象计算机网络管理,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气候资料服务及全区气象台站管理等。
  吉安地区气象局主管区内的气象工作,以农业服务为重点,围绕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建立分工明确、形式多样的综合气象服务系统;不断完善以气象部门为主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促进国家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吉安地区气象事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但发展很缓慢。新中国建立后,才真正获得发展,到 1960年完全实现了国家规划的“地区有台、县县有站”的布网目标。“文化大革命”期间,事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吉安地区气象事业发展迅速。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吉安水文观测站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