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3489
颗粒名称: 招生
分类号: G473.2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中学不统一招生,由各校自行命题、自行阅卷、自行招生。学生可以在几所学校参加考试和被录取,何去何从由学生自己决定。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学招生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统一招生。1953年7月,江西省成立中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高级中学实行统一招生,由省命题制卷、评卷、录取,专区组织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擞学、物理、化学、政治、外语“ 1959年,省教育厅颁发《江西省中等教育招生办法的决定》规定: 高级中学以专区和省辖市为范围实行统一招生。1968年,高、初中实行“推荐与选拔”的招生办法:学生“自愿报名、班级评议、大队推荐、公社审批、 县局批准”。各县均设考场,由县招生办组织考试。
关键词: 生源 招生制度

内容

民国时期中学不统一招生,由各校自行命题、自行阅卷、自行招生。学生可以在几所学校参加考试和被录取,何去何从由学生自己决定。
  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学招生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统一招生。1953年7月,江西省成立中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高级中学(含中专、中技)实行统一招生,由省命题制卷、评卷、录取,专区组织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擞学、物理、化学、政治、外语“ 1959年,省教育厅颁发《江西省中等教育招生办法的决定》规定: 高级中学以专区和省辖市为范围实行统一招生。
  “文化大革命”前,高考在县里不设考点,集中在吉安市考试。1966〜1969年大专院校停止招生。
  1968年,高、初中实行“推荐与选拔”的招生办法:学生“自愿报名、班级评议、大队推荐、公社审批、 县局批准”。1970年,高校招生也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具体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o ”招生对象是:政治思想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具有三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复员军人、在职干部。 被推荐上大学的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学员"。于是废除了高考制度。1973年7月,全区以县为单位对推荐对象进行了文化考查,是年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辽宁日报》的《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并加上按语。于是这次文化考试被否认,继续实行推荐选拔学员上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7 ~ 1982年,实行大专与中专分别考试、录取的办法。大专考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省、地教育部门组织考试,各县设考场,统一阅卷,择优录取。中专考试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地区组织考试,各县设考场,统一评卷,择优录取。考生先确定报考大专或中专。大专分文史类、理工类、医农类。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理工类(包括医农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中专不考外语,其他考试科目与理工类相同。高中招生由地区统一命题,统一安排时间考试。从1989年开始,由县与县之间交换阅卷。地、县教育局组织录取新生工作。
  1983 - 1985年,实行大、中专“一条龙”的考试招生办法,先进行预选考试。只有预选上线的考生, 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考。各县均设考场,由县招生办组织考试。录取办法在考生政治思想审查和身体检查合格的前提下,考试总分达到最低控制线以上,参照考生所填的志愿,注意相关科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先大专后中专,分段择优录取。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中专,与初中升学考试结合进行。
  1987年取消预考,大专和中专分卷考试和录取。1988 ~ 1991年又恢复“一条龙”的考试录取方法。
  1994年为江西省由传统的高考形式向“3+2”高考形式过渡的一年。考生分两大类:(1)高中会考合格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3 +2”的考试形式「(2)会考不及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其他考生均参加传统形式的考试。“3+2”考试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各类考生都考。文科考生加考历史、政治;理科考生加考物理、化学。每学科卷面分150分,总分为750分。报考文艺、体育专业的考生加考专业考试。
  《吉安地区普通中小学1997〜1999年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计划》中指出,三年内要完成“两项改革”, 其中一项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主要方法为:(1)在重点中学的招生计划中,必须拿出一部分指标根据各初中学校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学科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和中考参考率五个因素分配到学校(不能低于20% )0 (2)允许普通高中在招生计划总数中招收20% -30%的择校生。(3)继续招特长生。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