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管理薪金津贴1954年以前,部队实行供给制,干部按级别分发津贴o 1955年1月,十部由供给制改为 薪金制,薪金由军队级别薪金和'乍龄补助薪金两部分组成;战I:发津贴费,每人每月6兀。1956年后干 部薪金进行『几次调整,缩小差别,适当降低中级以上F部薪金标准,提高慕层干部薪金水平。1956年 7月,团以下干部增薪” 1957年1月,正师十部减薪3%——10% 1960年10月再次减薪,正营以匕党员干部最高减原工资的32% 0 1965年取消军衔,薪金制改为工资制,套改国家行政级别,并按行政级别发 匸资,取消军龄补助金1968年至1979年,]:部工资只进行「再次小的调整.匸资水平基本维持原状。 1979年底,战士津贴费略有增加,入伍1〜4年分别为8元、9兀、10元、12兀,1980年,十部工资实行了 部分改革,增加职务资因素,工资中职务因素占30% .级别因索山70% .. 1985年,干部匸资实行较大 幅度改革,加大了职务工资的比重,增加了军龄津贴,改革后,干部职务工资占58%,级别工资占36%,军 龄占6% o 1987年,为了不因物价匕涨而影响干部战」:工活水平和与地方牛:活水平提筒同步,干部增发 牛.活补助费,战士提高津贴费,入伍1〜4年的战士津贴费分别增加到每月15元、16兀、17元、2()元。
1988年10月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取消干部级别「.资,实行军富职务、军衔、军龄相结合的档次薪金 制。兵按军衔和入伍年限发津贴,最高为44元,最低为18元;军上氏和走业军上按军衔和志愿兵等级发 给工资。1991年10月,对军士长、:业军|:实行级别薪金加军龄薪金的办法,薪金加I:供给制规定所行 部分,相当于排职少尉至正团职屮校军官的薪金水¥ 1993年1()丿].再次改革军队「资制度,军官、文职干部实行由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组成的“四结构”工资 制;上官(军上长、专业军上)实彳了由军衔等级匸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纟t[成的“三结构”工资制,并将 供给制的伙食费纳入皋本工资内”军官、文职干部、I:莒都实行每年1月按规定标准足期增加丄资的办 法。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实行'乍人职业津贴.并对各种补助、补贴进行艸并、调整,建立和完善了伙食 补贴、地区津贴和专业补助。
财务管理1950年起,执行中央军委制定的统一供给标准与制度° 1953年底后.实行“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合理分配,实行监督,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财务管理原则:1955年至1964年底,驻区部队 财务管理执行《十项改进措施》和《四项管理办法》,实行实报实销、定额包十、指标控制等措施” 1966年 后,财务管理实行“党委当家,财务统管” 1978年后,财务管理农新实彳丁“四项办法•' 1981年后,财务管理实行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改革,首先围绕事业经费管理进行,贯彻“事业经费跟着业 务走”的精神,实行“统一领导,分I: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严格预决算管理,做到管钱与管事相结合, 管钱与管物相结合各部门开支的经费,按批准的预算,实行部f ]包干;各级部队开支的经费.按标准和 定额,实行单位包干;涉及个人持遇的经费,能定出标准的,按标准乂寸个人实行包干。军分区还结合修定 了《现金财物管理规/EX, 1993年,分区规定:各生产经营单位的钱、财、物要纳入分区的财务统•管理, 做到收支“两条线”,账冃清楚,手续齐全O供给被装供应1950年起,驻区部队着“五O式”军服,分为男干部、男战I:和女军人3种。夏服,男战士 单军衣为套头式,男于部为开襟式,女军人着连衣裙,均戴大檐帽;各服装样式,干部、战士基本一致。 1955年10丿]实行军衔后,驻区部队军官佩带肩章、领章,扎武装带。士兵戴船形帽,佩带领章和腰带。 官兵均佩带“八一“五角星圆形帽徽,服装为棕绿色。1958年7 J],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平 时戴解放帽,佩带新式领章,仍保留大檐帽和原肩章、领章,在节H、集会等场合佩带。夏常服和尉官冬 服,改为棉平布制作的o 1965年取消军衔后.全区部队T;兵一•律改着草绿色服装,佩带丘角星帽徽,全红领章1974年5丿I后乂改为棕绿色 布料也逐步由纯棉伯军服改为涤纶、棉布混纺伉1985年5月,全 区部队配发“八/L”式服装"干部和男战上增发大檐帽,佩带“八一”圆形帽徽,'乍种肩章、领章。军服用 料:师、⑷十部为E涤棉混纺毛料,营以卜T:部和战士仍为涤棉混纺布料。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 换发“八L式”军服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编号,夏常服着装分二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 作训服着装分四种:参加操课、执勤或集会、校阅等统一着制式军鞋。着装具体要求,按条令和有关规 左执行至200()年,军分区组织f “九七式”新式衬衣、贝雷帽的发放,服装发放适体率达96% .给养驻区部队的粮食供给,一直由各部队按规定手续和标准向驻地粮食部门领购。副食品和燃 料供应按各个时期和各地情况,分别采用实物供应、评价折款、实物供应与评价折款相结合-种办法O 1950年,由地、县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评价委员会,每月按标准规定的畐9食、燃料折成款,向上级后 勤部门领报1952年7丿]至1954年底,按“工资分”计算,折成款,然后领报1955年1月起,团以下部 队实行实物供应1957年后,改为按标准折款包干供应。
农副业生产1949年12丿!底,军分区成生产委员会,领导部队开展耕出、伐木採矿、运输等农 副业生产1958年,军分区.县(i|j)人武部开展『以养猪、种菜为主的农副业牛.产o 1959年自产猪肉 1.17〃余斤.产蔬菜6. 98厅斤1962年.全区部队平均每人年产猪肉22 ~ 3()斤.人产蔬菜500〜700 斤,食汕4斤,1971年贯彻毛泽东L”指标,驻区部队扩大「农副业牛.产,团以上单位都建有农场。 这一年,粮食总产达43万斤,40个伙食单位中,猪肉、蔬菜基本上达到自给的有34个,半自给6个。 1979年后,农副业/产以解决补助粮、饲料粮、种子粮为原则,粮食共产6. 5万公斤.1986年后,农副业 生产以保障部队“斤菜加四两”(每人每犬1斤蔬菜,1两肉,1两禽、鱼、蛋,1两动植物油,1两豆制品)的 需要,办好小作坊,搞小菜加工,搞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捕捞、小加工等多种经营。同时,抓了以捉 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房地产开发租赁为重点,坚持种养、加工服务、商品经销各业并举,生产利润以每 年增长10%〜15%的速度逐年递增,弥补了军费不足之困难1992年,分区部队完成生产总值259丿j 兀,实现利润103.3万丿il( F休所30万兀).全区县(市)人武部实现利润82. 22万元,军分区和人武部仆: 产经营分别比公年增长154.8%和148.6%,实现了一年翻一番的目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5年, 军分区专门聘请了地方懂住业的人员从事养殖、种植业.投资1.5万兀,搭建了鸡舍鸭棚,生活设施基本 配套,进-步改善了分区官兵及职工的乞活条件1997年10月,在泰和县人武部召开了副食品基地现 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做法1998年,军分区拿出3万余元用于基地的设施改造,搭建了塑料大棚,修 建了饲养禽舍,改造了鱼塘,牛产条件比过去有了改善 各县(市)人武部共投入经费25万元用于改造 设施条件"2000年,全区有10个单位的副食品基地建设达标.卫生防病1950年,各部(分)队结合训练开设卫生课,进行了防治流行的“疟、疥、蛔虫、肠胃”病工 作。1953年后驻区部队IJ生防病工作以积极防治痢疾、疟疾、乙型脑炎、天花、L'l H咳等多发病和肠道传 ■,贯彻了饮食卫生,平时卫生,军训卩生三大监督1958年后,开展了以除“四害”(苍蝇、蚊子、老 鼠、麻雀)为中心的爱国12生运动,组织大规模的卫生防害突击活动,还组织所属部队协助地方填沟灭 螺,预防和消灭血吸虫病o I960年后,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搞好环境、饮食卫生,着重 改善营区各项生活卫牛设施,实行“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源、厨房、厕所、禽圈、环境),重点防治 肠道传染病。1970年后,继续賀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丿F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1978年4月15 I丨至5丿]15 H丿I:展了爱国卫牛.运动突击月活动,先后9次进行检查评比。毎年除了正 常预防接种和川约外,还根据不同发病季节、气候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总发病率和传染病发病率 1978年比1977年下降6.8% 1980年起,对I:部战士及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体格检査1983年起开展突击灭鼠活动 仔夜发病率III 1983年的0.11%卜降至199()年的0.01 %。1993年,【"匸所坚持定期为 干部、战士、职[: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1997年,全年共接待门诊2010人次,一些常见病多 发病得到了较好的治疗,1998年,重新办理了全区干部、职工子女的医疗包十乎续,进行了干部的疫苗 接种以及接种liV的检测工作,配合九四医院体检队对全区人员进行了身体普查,组织了育龄妇女环透检 任和全IX官兵职门十01识考核,较好地完成T总部j百京军IX.在吉安十休所中心卫牛.所建设现场会提出的各项保障任务。
营房1950年底起,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营房建设问题的指示》.贯彻“适用、坚固、节约”的原则,开 始修建营房。至1953年底驻区部队除接收的营房外.基本上结朿『大陆租借民房的历史1955年,按 照“管理为主,修缮为辅”的原则,幵展了营房、营地、营具的调查、统计、登记等工作,建立了营房卡片和 营产赔偿制度o 1960年,开展了“营房无损”活动,把营房、营具的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提 倡自己动手维修营房、营具o 1964年,以合理使用营产、落实制度、勤俭维修、减少损失、消灭事故为内 容,开展了评选“营房无损”先进单位活动。1978年后,营房工作实行“以管为主,管修结合”的原则,发 动群众,群管群修,延长营房使用年限,保障住用,并开展了 “四旁”植树。1980年,军分区自制自修营具 373件o 1982年营区植树1.3万株,造林14亩1988年.开展了军队土地详查工作,建立了营产、营具 档案资料,军分区被南京军区评为“土地详杳先进单工”;营管助理员徐锐被评为先进个人.1990年军 分区继续贯彻“群管群修”的原则,对营房设施进行了改造,更新了变压器和外线路,改建整修营房873 平方米,维修牛活设施120余次'1992年,军分区筹集资金232.18万元用于营院建设.已见成效。军分区机关筹集资金150万元兴 建综合服务楼、改建办公楼、北大门门面共计4034平方米,整修营区道路180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围墙 840多平方米.整修营房700 p方米,整修住房2600半厅米,拆除旧房100()平方米「建起了占地面积 250平方米的花圃,培养花卉400余盆,装点和美化了营区,使分区营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1993年初, 分区有60%以上的人武部机关被地方评为“文明营院”和“园林化单位”。1995年,对办公楼墙壁、招待 所餐厅进行了改造装修,改善了干部、战士及职工办公及生活条件.美化了环境o 1996年,分区对老干部 住房和机关营院楼房进行了整治,累计整治面积达5914平方米,营房维修3000平方米,改善了住房条 件「,1998年,分区投入经费125万兀.整修了 33栋47户老干部住房和小院,改造了中心卫生所,改建了 车库,添置『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设备并投入使用.整治工作受到『匕级的肯定,被省军区评为营房营区 整治先进单位.分区营院被仝国绿化委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住先进单位。2000年,军分区和全区人 武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00余万元"其中军分区投入了 150余万元,建起综合楼、小招待所、机关 食堂,对公勤楼进行了装修.铺设了吉帝公路至分区武器仓库公路水泥路面"刃外,投资60万元,建造 了教导队训练教学楼。
第五章民兵第一节组织建设建立民兵组织1949年8月,吉安分区全境解放。为了防匪自卫,维护社会秩序,保卫胜利果实,部队和各级中共党 组织在建设基层政权的同时,组织广'民兵队、翻身队、看青队、农民自卫队、工人纠察队”等群众武装组 织„ 1950年6月,江西军区诃令部颁发了《江西人民武装自卫队组织与工作条例(草案)》。根据这一规 定,全区群众武装组织定名为“人民武装自卫队”,并规定凡年满18周岁至45周岁的青壮年男子均有参 加自卫队的权利和被召为自卫队员的义务。8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发布关于民兵建设的指示,中南军政 委员会颁布了《民兵组织暂行条例》。为此,全区群众武装组织统一以“民兵”作为人民武装的组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