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1721
颗粒名称: 化肥
分类号: F407.76
页数: 1
摘要: 境内主要使用农家肥料,无化学肥料买卖。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开始供应化学化料,当时主要是硫酸鞍(农民称之为肥田粉)。化肥的供应渠道和价格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由供销合作社敞开供应,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化肥以发展农业生产,还采取过赊销和价格倒贴的办法。化肥需要量日益增多,政府采取计划部门分配,供销合作社平价统一供应的办法。救灾化肥由农业或民政部门按灾情分配;交售农产品的奖售化肥由收购部门按收购数量和奖售标准分配。二者均由供销社平价供应O 从80年代开始,化肥供应采取价格“
关键词: 化肥工业 工业经济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主要使用农家肥料,无化学肥料买卖。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开始供应化学化料,当时主要是硫酸鞍(农民称之为肥田粉)。60年代主要是碳酸氢鞍,尿素和磷肥较少。70年代尿素增多,碳酸氢鞍减少。1979年以后,钙镁磷、过磷酸钙增加。80年代以后,钾肥、复合肥增加。与此同时,含锌、硼、钳等元素的微量元素肥料开始供应。
  化肥的供应渠道和价格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60年代以前,由供销合作社敞开供应,价格较低;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化肥以发展农业生产,还采取过赊销和价格倒贴的办法。70年代开始,化肥需要量日益增多, 供不应求,政府采取计划部门分配,供销合作社平价统一供应的办法。救灾化肥由农业或民政部门按灾情分配;交售农产品的奖售化肥由收购部门按收购数量和奖售标准分配。二者均由供销社平价供应O 从80年代开始,化肥供应采取价格“双轨制”(平价和高价两种价格同时运行),经营“多渠道”的办法:粮食合同定购化肥、政府鼓励发展的农作物专用化肥、交售农产品的奖售化肥、农业救灾化肥等,由供销社统一平价供应;其他的均议价销售,除供销社外,其他部门甚至私人也可以经营,自由买卖。
  80年代中期,一些投机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坑害农民。为了打击投机分子,保护农民利益,从1989年起,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化肥由供销合作社专营。1990年又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允许农业技术部门,经营少量化肥,以便他们搞物技结合。1995年以后,化肥市场彻底放开,实行多渠道经营,价格随行就市,有关执法部门加大打假力度,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二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