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13~24日,宜黄县发生水灾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唯一号: 140232020210001629
事件名称: 1998年6月13~24日,宜黄县发生水灾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T00494_00.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998年6月13日
结束时间: 1998年6月24日
发生地点: 宜黄县

事件描述

1998年6月13~24日,受中低层切变、低涡和地面静止锋影响,全县出现持续降水过程,降雨量达711.6毫米,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给全县各地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人武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组织民兵4500人次参加抗洪抢险,排除险情31处,加固护岸6处,护桥3座,装填沙袋2000只,挖泄洪道2处,挖土方32万立方米,抢救因房屋倒塌被泥沙淹埋的人员5人,抢救物资折合人民币200万余元,救出牲畜124头,守护小二型水库34座,加高加固水库陂坝12座。在这次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面前,全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扬了英勇顽强、不畏困苦的革命精神,洪水面前不退缩,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6月22日凌晨4时,县城沿江路香芯厂宿舍区和北关二食品三宿舍区发生滑坡,冲毁房屋两栋。接到险情报告后,县人武部迅速组织机关干部和县应急分队人员40人,仅用15分钟即赶赴现场,从废墟中救出淹埋群众4人。6月22日晚11时左右,棠阴镇泉源水库严重告急,排水管道由于河泥阻塞失去作用,水位不断上升,泄洪道闸门又因树枝和垃圾的堵塞而排水缓慢,在场值班的村民兵营长和10余名民兵,当机立断,不畏艰险,民兵营长吴植泉,率先跳入齐胸深的洪水中清理树枝,其他民兵轮番上阵,经过2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把堵在闸门口的树枝和垃圾清理干净,洪水汹涌而出,水库水位停止上涨,险情得到排除,保护了水库的安全。为此,县人武部被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棠阴镇泉源村民兵营长吴植泉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

相关地名

宜黄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