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岗玉笔聚星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11
颗粒名称: 武岗玉笔聚星塔
分类号: K928.756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聚星塔位于南城县城东廓外万坊村武岗山上,素有“武岗玉笔”之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始名“启元”,清康熙元年(1662)易名“双江”,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姚文光重修后,改名为“聚星”。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抚州 聚星塔

内容

聚星塔位于南城县城东廓外万坊村武岗山上,素有“武岗玉笔”之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始名“启元”,清康熙元年(1662)易名“双江”,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姚文光重修后,改名为“聚星”。
  此塔座落武岗山,其山素有“五邑山水之锁键……枕芙蓉面赤屏麻姑诸胜景……”之说。聚星塔英俊挺拔,塔表上敷有一层淡黄色灰泥,显得素雅玲珑,与麻姑、从姑二山,太平、万年两桥,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天然画卷。每当碧云蓝天,潭水映塔,极目远眺,犹如玉笔生辉,故有“武岗玉笔”之称。
  聚星塔塔门朝西偏南,门上嵌有一块长条青石板,刻有“聚星塔”三字,雄浑有力。塔檐七级,呈八角形,由下而上逐层内收。檐边砌锯齿形,叠托而上,浑厚凝重。塔顶立砖砌魁星(已倒塌),向北倾斜。每当皓月当空、星光灿烂时,俯视塔下武岗深潭,可观其潭中塔形、星形,犹如众星捧塔。“聚星塔”名由此得来。
  聚星塔是空心飞檐式砖塔,塔高30米,塔基为八方形,基部外径围25.6米,内径周6.8米,基部方砖皆用红石糯米汁浇浆垒砌而成。塔梯在内外塔身夹墙之中,梯宽0.6米,分左右盘旋而上,左梯可以上七级,右梯只能上至五级,两人如同时从左右梯上,不会相碰。我省古塔很多,但象聚星塔这样工奇艺巧、分两边迂折而上的石梯,堪为稀有。塔身下部较长,上部略短,用青砖糯米浇浆平迭而上。塔的每级都开有窗牖,全塔略向北倾斜,虽经2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其势似呼之欲倒。相传:始建此塔时,有人见掌墨师(即设计师)这样造塔,担心会倒塌。掌墨师笑着回答:“桥万年,塔千岁,斜塔脚稳如铁铸,北风越大塔越直,任凭千年狂风吹。”聚星塔东临武夷山脉,北朝赣抚平原和盱江水系,整个地形如一道长廊,故四季多北风,为我省一大风口。当时建塔人能根据地势、风向、风力,把此塔设计成向北倾斜状,十分科学,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1979年中国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所曾来信索取该塔的史料和照片。1987年12月聚星塔列入了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现在人们在万年桥宝塔山上建成了宝塔公园,公园整体占地面积43公顷。本工程以宝塔山上的聚星塔为中心分设三个分项工程,分别为山顶广场工程、游步道工程、状元坊工程。山顶广场工程为广场硬化、绿化工程。包含辅装大理石面层、青石板面层、现浇树桩栏杆及园林绿化等。宝塔公园游步道总长935.55米,宽2米,其中台阶数1485阶,面层铺贴花岗岩火烧板。状元坊工程为仿古石材门楼工艺工程。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工程于2008年10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聚星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