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环境保护
分类号: F323.22
页数: 5
页码: 263—268
摘要: 建国前,崇仁县交通闭塞,山林少采伐,亦无开矿业,植被面广,生态较为平衡,水土流失不甚严重,县境内主要河流,常年可通航运。水土流失,造成河床壅高,少数农田被淹,部分山塘水库淤塞,崇仁河床较建国初期抬高0.8—1米,到处沙滩隆起。建国后按村建造新型厕所,加强粪便管理,改造畜舍,实行人、畜分居。每逢节日,进行卫生大检查。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崇仁县

内容

建国前,我县交通闭塞,山林少采伐,亦无开矿业,植被面广,生态较为平衡,水土流失不甚严重,县境内主要河流,常年可通航运。
  建国后,林区通公路,木竹采伐量日增,尤以1958年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大为缩小,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不少林地变为残林或光山,加剧了水土流失。1984年7月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5.004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24.16%,占全县总面积的18.39%,比1958年扩大了4倍。其中,轻度流失19.184万亩,除白鹭乡外,各乡均有分布,以巴山镇、沙堤、六家桥、河上等乡、镇面积最大;中度流失10.22万亩,面积最大的为白鹭、航埠、沙堤等乡;重度流失5.6万亩,以白鹭、航埠、孙坊等乡面积最广。
  水土流失,造成河床壅高,少数农田被淹,部分山塘水库淤塞,崇仁河床较建国初期抬高0.8—1米,到处沙滩隆起。秋、冬季节可以涉渡。1969年大水,西宁水上游一些支流被流泥壅满,淹塞农田2千余亩,下章村前毁田10余亩,六家源、左港村的山塘水库淤塞30—50%。
   附:崇仁县水土流失分布图
   附:崇仁县生活饮用水情况图(图2—8)
  环境污染建国前,对人、畜的粪便缺乏管理,城乡环境卫生很差,蚊蝇孳生,有害细菌污染水源,致传染病流行。建国后,加强了防疫工作,传染病得以控制。但随着工业、交通的发达,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噪音又污染了环境,造成公害。据环境保护部门的普测,崇仁河水受采矿场和造纸厂排放的废渣、废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很大。农村使用农药、化肥及乡办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亦严重污染了水源,使鸟类、鱼类大减,过去常见的鹰、鹞、鹭鹚等鸟今已绝迹。近年来,县内的癌症发病率愈见增加。
  1984年,对全县人饮的14种水况进行了普查,并对县城两所影院的室内空气进行了监测,均发现污染较为严重。
  1977—1985年全县(311次)水质分析表
   表2—33续表
   电影院内微小气候的变化与污染情况表
   表2—34续表
   治理
  建国前,对城乡的环境污染,政府未采取治理措施。民间乃集资进行洗井、疏沟,改善饮水和环境卫生。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建立环保机构,采取各种措施,治理污染公害。
  保持水土1960年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每年发动群众于荒山、岗地植树造林,禁止顺坡耕种和铲草皮。对啸山、光山作谷岭和开导洪沟,阻止水土流失。1982年,将荒山包给私人营造森林,现全县的宜林山地大都栽植了松、杉、油茶、柑桔等乔灌木。
  清洁环境县城于1957年成立清扫组,有清洁员6人,3人打扫街道,3人清扫厕所,粪窖加盖。1964年9月,成立巴山镇环境卫生委员会,职工9人,负责每日早晚清扫街道和厕所,对粪坑定期洒药,消灭粪蛆。1978年改环委会为环境卫生管理所,职工增至33人。全城改造厕所67座,设置容量36吨的储粪窖2只,垃圾收集窖38只,运垃圾的板车20辆,汽车1辆。1982年,巴山镇按街道分段划定16个卫生责任区,由居民分管各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评比检查。生猪实行圈养,严禁上街。1984年,环卫所有职工36人,其中清洁员29人。设置储粪窖2只,垃圾收集窖60只(其中铁箱20只),板车30辆,运垃圾和洒水汽车各1辆。每日除固定专人清扫街道、厕所外,还有清洁员推板车走街串巷,收集住户的垃圾。 农村从1958年起,按村建造新型厕所,加强粪便管理,改造畜舍,实行人、畜分居。每逢节日,进行卫生大检查。
  改善饮水县城逐步改建水泥下水道,开环井沟,防止污水入井。夏、秋季节由防疫站对井水进行消毒。1970年以后,居民渐次兴建压水并,水源封闭在7米以下的深处,可防地面污染。近年,已装置自来水,更为清洁。
   农村普遍打井,改变饮用溪水、河水和塘水的习惯。 减少烟尘各工厂普遍安装除尘设备,减少灰尘飞扬。县城较大的工厂如永胜机械厂、星火厂、江重机床厂、造纸厂、粮油加工厂、玻璃厂等单位,均对锅炉进行了改造,升高烟囱,将烟尘排入高空。
  减少噪音1978年建环城公路桥,通行各种机动车辆。必须进入城区的大型机动车,须经治安办公室批准,且禁鸣高音喇叭,城区的噪音大为减少
   崇仁县1982年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图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崇仁县水土流失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