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78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概况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连城乡位于临川区西部,乡治所在地距上顿渡公路里程8公里。乡境宛如菜叶状,东接崇岗镇,南连河埠乡,西靠秋溪镇、上顿渡镇,北倚上顿渡,北宽有窄,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合7.36万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8018亩,人均0.98亩耕地。山地总面积5.9万亩,其中林业面积25920亩,退耕还林面积3610亩。水产面积150亩。耕地占27.4%,水域占11.4%,山丘50%。村庄和道路占11.20%。
关键词: 区域地理 连城乡 建置沿革

内容

连城乡位于临川区西部,乡治所在地距上顿渡公路里程8公里。乡境宛如菜叶状,东接崇岗镇,南连河埠乡,西靠秋溪镇、上顿渡镇,北倚上顿渡,北宽有窄,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合7.36万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8018亩,人均0.98亩耕地。山地总面积5.9万亩,其中林业面积25920亩,退耕还林面积3610亩。水产面积150亩。耕地占27.4%,水域占11.4%,山丘50%。村庄和道路占11.20%。全乡辖12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有64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8242人,总户数5027户,非农业人口620人,380户。均为汉族,全乡农村劳动力8786人。2005年劳务输出2450人。(全乡总人口5407户,18862人,但据乡派出所的数据是全乡共有5537户,20543人)
  连城街原有貂桥岗,地处上城吴村与下城,上顿渡之间,民国时期上城建起了一条新街,貂桥岗成为上城与下城必经之地,连上城、下城为一线,“连城”地名,由此而来。清代,乡境属崇仁县颖秀乡三十二、五十四都。民国时期归崇仁县第二区秋溪乡管辖。建国前夕属崇仁县二区连城乡(候昌等6个自然村属秋溪乡),建国后仍属崇仁县二区,划分有连城下城,舍头3个乡(部分自然村属圆石乡和马岭乡)。合作化时期建有大升、下庄、黄湾、连城、下城、舍头、大桥、候昌8个高级社。1958年属崇仁县秋溪公社。1961年成立连城公社和大桥公社,1968年并入崇仁县秋溪公社,1969年随秋溪公社划入临川县管辖,1973年由秋溪人民公社划出,成立连城人民公社。1984年5月更名为连城乡。
  境内多黄土岗地,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境为丘岗地带,西境地势平坦,南端山峦起伏,仙盖山和佛岭的海拔均在百米以上。佛岭主峰海拔186.8米,为全乡最高点。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深冬有霜冻和冰冻,初春往往出现寒潮低温,春末夏初常降暴雨或冰雹,并伴有7-8级大风,深夏秋初积温共6003℃≥10℃积温共5483℃。无霜期275天,年降水量1703.7毫米。境内无河流(宜黄河从西北边缘流过),仅有徐坊、沙巷、许坊三条水港,水源较差,水体聚集主要依靠水库和灌渠。
  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为临川主要产棉区之一。建国前,春涝夏干,耕作落后,农业生产日益衰退。建国后,大修水利,先后修建了宜惠渠、上游水库灌渠及连城排涝港、黄湾电排站,从而解除了旱涝灾害。目前全乡共有大小型水库44座,其中小二型水库两座钟坑水库、禾花殿水库,水闸18座,水陂16座,电灌站19个,排涝站1个,装机36台,机灌面积占应灌面积的56%。经流境内的宜惠渠灌溉7个村农田。加之改进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发展很快,2005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1998亩,粮食总产量14246吨,棉花播种面积2500亩,并在连城下舍村引进了上海绿色园林有限公司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70亩,实际进资达2000多万。乡村企业也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有棉花轧花厂、榨油厂,木俱厂、砖瓦厂等10余家。2005年全乡财总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16元。境内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上顿渡至秋溪公路穿过境内,每日有多次班车往返。还建有一条连城街到大桥4.35公里的水泥路。全乡100%村通车,电话装机达90%,通电村达100%,通有线电视的村达30%。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81人,学生910人。小学12所,教师182人,学生2070人。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9人(含农村12人)。
   乡治所在地连城街建有机关,商店、信用社、学校、医院、粮站、工厂等。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