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21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电力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农电建设随之快马上阵,上顿渡于1958年成立发电站,设一人专管发电,属社办性质,亦工亦农;后附设在社办蒜合加工厂内,当时,设施不完整,机械不齐全,只供机关单位和少量用户照明。1960年以后,县供电局负责供电,上顿渡地区和附近村庄,不但解决了照明,而且给加工粮食、扎花、榨油、磨面制粉的电力供应。现因为农网的改造,电力供应稳定。
关键词: 上顿渡镇 电力建设

内容

上顿渡在解放前,广大人民群众,大都是用桐油、水油照明,只有极少数商店和富户,才点用煤油灯。
  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农电建设随之快马上阵,上顿渡于1958年成立发电站,设一人专管发电,属社办性质,亦工亦农;后附设在社办蒜合加工厂内,当时,设施不完整,机械不齐全,只供机关单位和少量用户照明。1960年以后,县供电局负责供电,上顿渡地区和附近村庄,不但解决了照明,而且给加工粮食、扎花、榨油、磨面制粉的电力供应。现因为农网的改造,电力供应稳定。
   临川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临川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下设8个部室、7个中心供电所、22个供电营业网点,有干职工439人。供电辖区内输配电网络有35KV线路5条,共89.31KM;35KV变电站5座,主变容量25500KVA;10KV线路2339KM,配电变压器2505台,容量185151KVA,担负着全区22个乡镇及200多家中小型企业、17.7万用户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近几年来,临川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和谐电力、服务社会”活动,特别是2009年1-4月,公司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满意工程—2009诚信行动”,对内狠抓管理,大力挖潜;对外拓展环境、争取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区委、区政府、社会各界、广大客户大力支持,临川公司实现了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2008年,公司成功创建成江西省电力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步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2006—2008年连续被临川区委、区政府评为“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企业纳税贡献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临川区政风行风综合测评第一名”,被抚州市评为“第四、第五届文明单位”,被抚州供电公司评为“精神文明同业对标标杆单位”,“先进集体”,被国家电网公司和江西省电力公司授予“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供电营业规范服务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08年,公司供电量首次突破2.11亿千瓦时,被江西省电力公司评为2008年度电量增长“十佳”县供电企业。
  上顿渡镇地处中亚热带气候,雨量流沛,年平均降雨量1681毫米左右,每届汛期,沿河圩堤外受洪水威胁,内受积水危害,加之抗旱能力较差,自古以来,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历代统治阶级虽搞过一些水利建设,但工程小,效益低,广大农民为了生存,也自发地修了一些小型水渠陂坝以及作堰,挖井等,因小农经济,人心不齐,力量单薄,终难摆脱水旱灾害的苦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顿渡镇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以“小型为主,民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方针,采取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并进和加高加固圩堤等办法。
   电力事业在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国家发展电力事业,各村均有高压电线路。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