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代隶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01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历代隶属
分类号: K825.8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宋至清代,县以下没乡,都,图,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1年(1932年)推行保甲制,设区、乡(镇)保甲,新中国成立后,废保甲制设区,乡(镇)村制。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设区,公社、大队、生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全县共分13个乡,71个都,420图,2278个村庄,上顿渡辖区分属灵台乡,招贤乡。
关键词: 上顿渡镇 历代隶属

内容

第一节解放前 宋至清代,县以下没乡,都,图,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21年(1932年)推行保甲制,设区、乡(镇)保甲,新中国成立后,废保甲制设区,乡(镇)村制。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实行政社合一,设区,公社、大队、生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全县共分13个乡,71个都,420图,2278个村庄,上顿渡辖区分属灵台乡,招贤乡。
   灵台乡
   辖九至十三都,30图,168个村庄。为今风岗、上顿渡、河东等地,当时有凤岗、上顿渡2圩。
   九都为图9,郭家岭、楼下、牌柱下、黄柏桥、司马圹、白家岭、雁圹、东高桥。
   十都为图6,林源、石猩口,黄带寺,城上、石虎营、吴坊堆宅。
   十一都为图7,陂头坡桥、吕坊、罗坊、王庙、石铺下、下城、下宅。
   十二都顺治四年并入外西厢。
   十三都为图8,张岭、冯家岭、韩坊、梅花林、桐树岗、铺背、韩家铺、土壁。
   招贤乡
   辖十四至十七都,22图,126个村庄。为今河西、红桥等地。
   十四都为图6,阮坊、唐家湾、西廨渡、磨下、罗汉庄、白浒窑。
   十六都为图8,岗陂桥、小陂桥、安圹、杨婆石、龚家渡、娄家洲、消家桥、张家石。
   十七都为图4,丁坊、万魁塔、茶山、金石坪。
   十八至三十一都,宋绍兴十九年划归崇仁县。 民国21年(1932年)开始推行保甲制,县以下设区,联保、保甲。全县有8个区,53个联保,729个保,8425个甲,上顿渡属第六区,共9个联保,98个保,1202个甲,联保为上顿渡,河西街,展坪、三桥、高坪、桐源、黄江口、温泉、青杭。 民国26年(1937年)联保改为乡(镇)公所,全县缩为6个区,6个镇38个乡。上顿渡属第六区,驻龙津,辖龙津、河西、雨园、展坪、高坪、三桥五乡。
  1940年,第六区河西乡,改为龙泉乡。 民国37年(1948年)上顿渡为第六区,驻龙津镇,辖龙津镇、雨园、龙泉、温泉、三桥、高坪、展坪、桐源7乡,98个保,948个甲。
   第二节解放后
  1949年,第五区,驻上顿渡,辖河东,太保、雨园、青云、龙泉、风岗。钟岭7乡和上顿渡镇。
  1950年,上顿渡区、辖上顿渡镇和仙溪、南关、上肖、韩铺,河西、塘湾、施坊、上邓、城西、章舍、山头、西廨、13乡镇。
  1953年,第五区,驻上顿渡,辖上渡镇和山头、林苑、石鼓、学岭、章舍、韩峰、上肖、安岗、东梁、西廨、塘湾、吕坊、韩铺、南关、城西16乡镇。
  1956年上顿渡区工作队,驻上顿渡,辖上渡镇、山头、城西、安岗、品桥、长岭、塘湾、河西、长岗、钟岭、仙溪11乡镇。
  1957年,3月,撤销工作队,恢复区工委。
  1958年10月。撤销区工委,由上顿渡镇和山头、安岗、河西,塘湾和城西乡一部分合并成立上顿渡人民公社。
  1961年,上渡区委,辖上渡镇、塘湾、河西、安岗、品桥、山头、风岗、长岗8个人民公社。
  1962年6月,原展坪区工委辖人民公社划归上顿渡区工委管辖。10月取消镇建制,撤销区工委。
  1965年7月,全县设7个区工委。其中塘湾、安岗、山头、河西公社属孝桥区工委管辖。上顿渡镇归县直辖。
  1966年3月,塘湾、安岗和玉湖、新坪、安全5个人民公社撤销
  1979年8月,上顿渡人民公社分设上顿渡镇,章舍和河西人民公社。
  1983年9月,章舍人民公社改称河东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政治体制改革,取消人民公社建制,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村,村以下设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