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曾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785
颗粒名称:
曾巩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
摘要:
曾巩(1019—1083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字子固,谥文定,江西南丰县人。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曾巩(1019—1083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字子固,谥文定,江西南丰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幼警敏慧悟,“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12岁试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笔法引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与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同登进士第,第二年出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后回京城历任馆阁校勘、集贤院校理、实录检讨官等。复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其后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襄州(今湖北襄阳)、洪州(今江西南昌)、福州(今福建福州)、明州(今浙江宁波)、亳州(今安徽亳县)等地的知州,政绩卓著,颇受当地百姓爱戴。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平易简朴,文道结合,别具一格。文字语言,谨严明洁;论事说理,平实透辟。历代知名的文人、学者,对曾巩的文章都评价很高。王安石称赞:“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曾巩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1042—1047年,曾巩在临川居住期间,在其所居侧创办兴鲁书院(今临川市六中和实验小学内),并亲自定学规,执讲席。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本人均在此讲过学,书院名声远播。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宜黄县令李祥创建儒学于县城北社稷坛右,曾巩为之作《宜黄县学记》,阐明了教育与国家盛衰治乱、人才成与不成的关系,肯定了学校教育对个人修身养性乃至治理国家天下的重要作用。曾巩指出:“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弃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肢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经。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天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鸣呼!仁政之所以不行,盗贼刑罚之所以积,其不明此也欤。”
相传临川县城之东有一口水井,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应教授王盛之请,曾巩写《墨池记》。曾巩指出:“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之道德者耶!”说明书法艺术的造诣并非“天成”,而是刻苦学习的结果,并进一步说明,应通过学习提高道德修养,以此激励后人。
曾巩在其所写《劝学诏》中,建议朝廷“重学官之选而厚其禄”,“至于学官,其能明于教率,而祥于考察,有得人称,则待以信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并自称“乐育天下之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