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64
颗粒名称:
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辛亥革命成功后,与封建帝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忠君”“尊孔”教育宗旨被废除。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辛亥革命成功后,与封建帝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忠君”“尊孔”教育宗旨被废除。1912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方针,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2年,各校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新学制改革令》,以下列五项作为教育宗旨:(1)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2)发展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1929年,国民党实施“三民主义之教育”,公布教育方针为“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1931年,国民党把孙中山对青年训词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要义”:“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据此,各校加强了三民主义教育。
1929年至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昌、南丰、黎川等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1931年,毛泽东制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即“实施无产阶级教育”和“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教育,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在此方针指引下,革命根据地保证工农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优先权,坚持教育与劳动相联系,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封建教育思想,并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33年,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及游击区实行“特种教育”,对象是“被赤化的成人和儿童”,方法是“教、养、卫兼重”,“不泥成法,不拘一格,因地制宜,潜移默化”。省教育厅在南丰县白舍乡设立特种教育试验区,为全省推行特种教育作准备。翌年,省教育厅制定《江西省设立保学暂行办法》,抚州地区各县大力推行保学制度和中山民众教育,以整个社会为施教范围,以全部民众为施教对象,吸收成人和校外儿童进行“公民训练”,实行所谓“管、教、养、卫并重”教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深重,“国防教育”、“生产教育”、“民族教育”之声响遍全国。江西省举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训示各级学校应以总动员纲领作为当前教育的纲领。全区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一律实行军事管理,并从“学科、精神、政治、体格、生产劳动、战时服务等方面加强训练”。1993年,蒋介石提出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青年学生一致信守的准则”,以“礼、义、廉、耻”作为全国各级学校共同的校训。他还提出“把发达经济与增强武力”作为教育方针。抗日战争中期,爱国民主运动进入高潮。蒋介石大肆鼓吹“勘乱建国”,叫嚣“清共”、“防共”、“溶共”,责令学校对学生进行“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法西斯奴化教育。在内忧外患之中,抚州地区的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翌年,内战爆发,国民党在教育领域加强思想控制,对进步师生进行打击迫害。1947年,省立临川中学、省立临川女中、县立临川中学等校师生罢教罢课,示
威游行,参加全国青年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遭到政府压制。1948年,根据省教育厅训令,全区中等以上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自治会和其他学生组织的监管,严禁学生有“越轨行动”,一俟发现,即予解散。此后,全区教育事业每况愈下。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