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小学数学“六步系列训练法”实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43
颗粒名称:
小学数学“六步系列训练法”实验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小学数学“六步系列训练法”是由南城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邓本昌于1986年创立的。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小学数学“六步系列训练法”是由南城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邓本昌于1986年创立的。
实验主要目标:①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③营造教研、教改风气,提高教师的素质,造就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实验的主要内容:①、转变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②、按照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小学数学教材,正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③改革备课方法,从整体着眼,按单元备课。④围绕课时目标,紧扣课时知识点,按照“六步系列训练法”展开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会学。
第一步,复习性训练(约3分钟),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与探索获取新知有关的旧知掌握情况,为引导学生探索获取新知提供思维的必备材料。操作过程是:①找准与新知直接有关的旧知识的衔接点,并设计好训练题;②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③引导学生评改、纠错。
第二步,导新性训练(约2分钟),目的是:①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知识悬念,揭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获取新知的期待心理;②为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探索获取新知搭好阶梯,为进行新思维确定方向。操作过程是:①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转化点上设计好训练题;②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③揭示课时知识目标或课题。
第三步,探新性训练(约17分钟),目的是: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获取本课时新知,掌握有关学习方法,读懂课时教材;②调动学生的耳、眼、手、口、脑各种感官,激发乐学情绪,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质疑释难能力。操作的一般过程:①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依据教材和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设计思考题或自学提纲等;②依据思考题或自学提纲,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读懂课时教材(含例题和结语等);③鼓励学生质疑,运用多种训练形式和方法释疑;④归纳小结,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之中。
第四步,巩固性训练(约7分钟),目的是:①查漏补缺,使全体学生基本掌握本课时所学的知识;②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建立新的思维定势。操作过程:①紧扣课时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练习”的基本题,适当补充填空、判断、改错、选择题;②指导学生完成训练题,一般采用边练边评边改的方法和同桌互议互改、小组讨论的形式。
第五步,发展性训练(约5分钟),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操作过程是:①围绕本课时新知识,设计一些引申和拓宽及综合训练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同解等变式或题组训练等);②出示训练题,学生独立思考或互议、讨论;③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第六步,检验性训练(约6分钟),目的是:检验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培养学生自检习惯和
自检能力。操作过程是:①围绕课时目标,依据教材设计检测题,以教材中的“做一做”和“练习”中的基本题为主;②出示检测题,提出检测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③出示检测题的正确答案,同桌互检;④统计检测结果;⑤学生自己订正错误;⑥对全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⑤依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调控教学内容与教学节奏。
实验过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86年至1990年),实验对象是南城县实验小学和盱江小学,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六步系列训练法的操作性,提高教学实验的效果;第二阶段(1991年至1994年),实验对象是南城县城各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以及少数村完小,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六步系列训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第三阶段(1994年至2000年),在全县范围推广,其目的是探讨六步系列训练的教学模式,发挥六步系列训练的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项实验现仍在南城县继续进行。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