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40
颗粒名称: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是由资溪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曙春于1982年9月创立的。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是由资溪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曙春于1982年9月创立的。
   实验原则:从宏观上研究,从整体上构想,从智能上着眼,从素质上入手,从训练上突破。
   实验内容:以能力为序列——训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动因;指导学习方法——训练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训练归宿。
   实验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想学;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会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训练学生能学;让学生形成自动的学习定势,促进学生学会。(2)较好地完成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3)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减轻学习负担。
   实验过程:1982年至2000年底,已进行了小循环实验(3—5年级)6轮,大循环实验(1—5年级)5轮。整个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摸索期(1982年秋至1988年夏),实验在资溪县泸阳镇一小进行。这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有:制订了小语“能力训练”实验方案,设计了读写能力训练序列(阅读能力10项,写作能力10项)。按照“能力训练”序列,对全国通用小语教材本着“因文制宜、知识归类”的原则重组单元,进行集中讲练。以“能力训练”序列为体例编写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1—10册),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为自编教材奠定了基础。围绕实验内容,撰写了多篇(本)论文(著),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为定型期(1988年秋至1991年夏),实验从城镇向农村扩展,同时在资溪县实验小学开展小语能力训练电教实验。这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有:成立资溪县小语“能力训练”实验领导小组。经江西省教委批准,开始自编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同时组织绘制教学灯片。从1988年秋季始,实验班三年级学生使用自编的小语“能力训练”实验教材。1991年5月,抚州地区教研室深入资溪,对实验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农村小语教改的一朵奇葩》。1991年6月,抚州地区电教馆对资溪县实验小学电教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检测验收,成绩优良。
   第三阶段为完善期(1991年秋至2000年底),实验教材编撰完毕,教学辅助资料开始配套。实验由资溪向黎川、乐安、东乡、崇仁、广昌、临川、南城、南丰、金溪等县(市)小学扩展。这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有:1992年3月初,抚州地区教研室对实验教材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究、评议,最后作出鉴定,结论是“方向对头,结构合理,体例科学,独具个性”;3月30日,地区教育局向省教委递交了实验教材送审报告。1992年5月,全套实验教材先后通过了江西省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1997年10月《教学参考》等配套资料也通过省级审定。经过反复考察验证,抚州地区教育局分别于1992年、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四次下文推广小学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1993年7月,小语“能力训练”实验教材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华书店发行。1996年10月,实验研究课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分别列入江西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1999年,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小语“能力训练”教材(1—6册)被列为全国发行的教材书目。这项实验现仍在继续进行。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