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66—1977年)大办政治夜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32
颗粒名称:
(1966—1977年)大办政治夜校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1966—1977年)大办政治夜校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各地农民夜校纷纷改为农民政治夜校、红专学校,学习《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中央“两报一刊”的社论和重要文章。政治夜校大都设在大队和生产队的办公室、仓库或保管室。1968年冬至1969年春,南城县红旗公社将政治夜校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很快在全区推广。1971年,全区政治夜校发展到1.1万所,学员78万人。这一时期,各地政治夜校以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开展革命大批判为主。
1972年4月,抚州地区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各县(市)也重新设立业余教育委员会。12月,地委批转了地区业余教育委员会《关于今冬明春开展扫盲和业余教育的意见》和《抚州地区扫盲和业余教育规划》(1973年—1975年),要求在二、三年内基本扫除基层干部和职工中的文盲,四、五年内基本扫除农民中的文盲;各地在选拔教师时,要充分发挥回乡、下放知识青年的作用,让他们参加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并定期举办扫盲教师学习班或进行巡回教学辅导。同
时规定,农村中小学要与当地一所夜校建立挂钩联系,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并通过与业余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教评学,帮助扫盲和业余教师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由于当时政治运动较多,不少夜校停停办办,全区扫盲和业余教育发展缓慢。
1976年,全区恢复县、社两级工农业余教育机构,配备兼职工农教育干部,开展正常性的业余教育工作。临川县温泉公社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农民业余大学,公社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办学方针是“为三大革命服务,为农业学大寨服务”。学员大部分是社、队农业技术员和生产队干部,共96人;设两个班,有专职教师1人,另聘共大总校教师、县农业局技术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农分别担任兼职教师。课程以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为主,语文、数学为辅;逢“十”上课一天。1978年3月,该校停办。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