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等技工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21
颗粒名称:
中等技工教育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6
摘要:
中等技工教育的发展概况,教学与生产实习,招生与就业等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第一节 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抚州地区没有技工学校。1958年8月,在工业生产“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下,创办了抚州地区工业技术学校和抚州电力学校,其中工业学校有教职员工26人,学生437人,1959年又招生38人,教员增至45人;电力学校招生120人,教员11人。1962年,两校停办。抚州工业技校开办三年,共培训车工96人,钳工98人,化验员36人,机器制造、电机制造、棉纺专业的中级技术人员152人。
1958年,金溪县邮电局和工业局联合创办金溪县邮电工业学校,设邮电、工业两个专业,学制三个月,学生毕业后分别分配到邮电、工业部门工作。
1959年冬,宜黄县筹办县工业技术学校,1960年秋开学,招收学生90人,培养麻纺织技工,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纺织、化工等专业课。
1966年,广昌县经委创办县工业技术学校,学制三年,实行半工半读,设有农机、电工、化工三个专业,共招收学生100人。1968年停办。
1983年,经省政府同意,抚州地区创办江西重型机床厂技工学校(校址在崇仁县城)。1985年,东乡食品技工学校创办,设东乡职业学校内,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6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创办抚州地区技工学校。当时,由于经费原因,校址设在江西富奇汽车制造厂职工子弟学校内。1990年,经行署专员办公会研究决定,地区技工学校迁入抚州地区经济干部管理学校,与之联合办学。1992年5月27日,经专员办公会研究,地区技工学校实行独立办学。当时,地区技工学校配有教职工30名,其中管理人员8人,教师22人。
到1997年底,全区共有3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405人,校舍建筑总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教室3061平方米,食堂2471平方米;另有实习场地7万平方米。教职工共302人,其中专职教师240人(理论教师129人,实习指导教师111人)。
3-27 1997年抚州地区各技工学校基本情况
3-28 1997年抚州地区各技工学校教师队伍情况
单位:人
第二节 教学与生产实习
一、专业设置
根据所在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本身的条件,三所技校先后设立的专业有:
3-29 抚州地区各技工学校专业设置
二、课程设置
全区三所技校从培养技术工人的目标出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劳动结合。各专业设置了三类课程,即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政治、数学等)、技术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文化、技术理论课,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生产实习课,一般结合生产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类课相互联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生产见习、实习紧密结合,形成技校的教学特点。
三、学制
根据省劳动厅的有关规定,全区三所技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专业学制为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专业学制为二年。有的专业要求不同,也有二年或三年的。有的学校还开办过短训班,学制一年、半年、三个月不等。
四、生产实习
由于技校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各校十分重视生产实习,都设有专门的实习场地,其中地区技校的实习场地735平方米,江西重型机床厂技校实习场地6900平方米,东乡食品技校实习场地240平方米。
在时间安排上,生产实习课比例很大,一般占教学总时数的一半。1986年3月,根据省劳动人事厅《关于技工学校改革的补充意见》规定,全区三所技校对生产实习课的比例作了调整,以保证文化技术课、基础课的教学。一般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课的安排为5:5,特殊专业调整为6:4。凡学制三年的,一般都增加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时数,生产实习课的比例相应缩小。
全区三所技校的生产实习课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校内实习工场进行,一种是到有关
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考核,除平时见习考核外,分为学期、学年和毕业考试三种。
第三节 招生与就业
一、招生
80年代,管理体制更改以后,全区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由地区劳动部门具体负责,招生考试与省中招办联合举行,后改为全省技工学校独立统考、阅卷、录取。
1、招生对象:①城镇户口、吃商品粮的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待业青年;②国营农林科研单位、院校、场矿中原吃商品粮、后改为吃定销粮并经粮食部门核准保留商品粮身份的正式职工的待业子女,限本人户口在父母单位的;③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指具有高、中等院校毕业学历或技术员以上技术职务的国家技术干部)中不属城镇户口关系的子女。
2、报名条件:①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②身体健康,符合技工学校新生体检标准;③未婚;④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技工学校考生年龄为14至20周岁,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技工学校考生年龄为15至22周岁。
为了解决技校招生难的问题,从1997年开始,全区技校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对招生对象实行不论城乡户口,不论结婚与否,不论年龄大小,均放开报名,从而扩大了招生范围。对愿意入校学习的考生,实行随到随考,放开录取,插班上课。
3、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五门。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的不同,分别命题。1993年,增设职能测试。1997年起,考试科目仅为职能测试一门。
1983年以来,抚州地区技工学校、东乡县食品技工学校、江西重型机床厂技工学校共招收13076人。三所技工学校各年度招生、毕业人数见下表:
3-30 1983—1997年抚州地区各技工学校招生、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二、学生待遇
技校学生享受人民助学金待遇。80年代初,根据省劳动部门规定,全区三所技校按学生数每人每月17元编制预算,其中伙食费15元发给学生,其余由学校掌握,用于学生教材、讲义费及困难补助。1986年,根据省劳动人事厅《关于技工学校改革的补充意见》,三校对学生助学金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凡计划内招收的学生,均享受人民助学金待遇;其使用办法:80%发给学生,15%作奖学金,5%作学生困难补助费。
三、就业分配
技校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训、按合同就业的原则,毕业生按当年学校与代培单位签订的委培合同规定办理。1994年,全区安排技工学校就业人数684名,1995年安排2000余人,1996年安排1820名,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88.65%。1997年,安置就业1800多名,占毕业生人数的9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用工制度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移,传统的就业模式被双向选择所代替。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要在市场中找出路,与劳动力市场相衔接。1995年7月前,全区三所技校分别向沿海地区输送毕业生、实习生300名,工种有电子、服装、营销、餐旅服务、保安等。1997年,到特区就业的技校毕业生也达300多人。
第四节 学校例介
抚州地区技工学校
抚州地区技工学校创办于1986年,现位于临川市抚临大道东端,紧邻汤显祖纪念馆。校园占地45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8个班的教学、实验及食宿,是一所综合性技工学校。创办当年,由富奇汽车厂与抚州地区劳动局合办,校址设在江西富奇汽车制造厂职工子弟学校内,校长由地区劳动局主管副局长兼任,师资、教学设施均由富奇汽车厂负责。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开设钣金和染整专业,有教学班2个,教职工11人。1990年,学校迁至抚州市青云峰路54号,即抚州地区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内,并与之联合办学,成立抚州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隶属地区经委、地区劳动局,开设机械班2个,在校学生350人,教工33人。1992年,学校独立办学,隶属地区劳动局,为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校址迁到抚州市黄巢路13号,暂借地区劳动局所属抚临大厦过渡办学。1996年,迁入现址。
该校先后开设有机械、电机、化工、造纸、纺织保全、商业管理、水利运行、汽车维修、物资经营、装潢、簿记、微机应用等专业。到2000年止,为社会培养了7000余名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2000年5月,根据地委、行署关于“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调整大中专教育结构,筹办一所多门类、多学科院校”的总体部署,地区大中专教育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决定,撤销地区经济管理干部学校、政法干部学校、粮食干部学校及商业干部学校,其培训职能移交地区技工学校。
该校根据国家劳动部《关于深化技校教育改革的决定》精神,确立以振兴抚州经济为宗旨,提高学校整体实力为目标,增强学校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的办学思路。学校注重内部的科学管理,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制度,按《抚州地区技工学校各类人员工作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将全校教职员工分成行政人员、教师、工人三大类考核。考核内容以各人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学期工作任务为主要依据,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配以奖惩措施。上下班实行中层干部带班签到制度;专、兼职人员一律实行岗位津贴。对学生,从班级财产、班级卫生、寝室卫生、课堂纪律、文体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人手,开展班级百分赛,学生个人表现与班级百分赛直接挂钩。对班主任引进竞争机制,工作实绩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班级百分赛的运行,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该校大力改革招生办法,在搞好规范化招生的基础上,报经省
劳动厅批准,扩大计划外招生。既招收城镇委培生、自费生,又招收乡镇委培学生。扩大校外办班点,与省内多所中专学校联合办班,为更多的城、乡青年入校就读提供方便。通过劳动局,给技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定优惠政策:对长期在沿海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允许办理保编、连续计算工龄及养老保险手续;对不适应在沿海工作的毕业生,能在内地联系到就业岗位的,不受时间限制,一律负责派遣介绍,办理就业手续;同时,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在校内设置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专门向区外,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推荐就业。一方面,把握就业信息,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为学校培训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加强对输出的技校毕业生、实习生服务和管理工作,配合当地劳动部门和用工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搞好用工管理,进行跟踪服务,把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点上。
自1994年起,该校年年被评为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文保系统先进单位,并先后被评为地区先进教工之家、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等。1997年,该校顺利通过省劳动厅组织的对全省80余所技工学校进行的合格性评估(全省仅25所通过),跨人全省合格技校行列,并先后同佳能、飞利浦、恩倍福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向深圳、珠海、东莞等推荐就业学生639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