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94
颗粒名称: 发展概况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7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地区的中等专业学校逐渐增多,特别是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全区中等专业教育迅速发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抚州知府王乃徽创办抚州医学堂,是抚州地区创办最早的中等专业学校,聘宜黄名中医邹筱兰主持。第一期由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6县各保送学生6人,共36人。以后,学生来源大致相同,学制三年。1913年,因经费不足停办。
   1916年,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创立,开设3个班,学生80余人,教职员11人。1924年,改名昭武职业学校,次年又改为江西代用昭武农业学校。1926年,改名为江西省立抚州农业学校。1927年,又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有3个班,学生112人,教职工16人。1928年有3个班,1929年有3个班,学生91人,教职员9人。1930年有3个班,学生113人,毕业29人,教职员16人。1932年有3个班,学生92人,毕业30人,教职员19人。1933年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地区的中等专业学校逐渐增多,特别是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全区中等专业教育迅速发展。
   一、经贸学校
   1961年,崇仁县会计学校开办,1个班,翌年停办。
   1993年1月,抚州职业大学改办为抚州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其任务是培养中级实用型经贸人才。
   1994年,崇仁师范开办5个非师范专业,为全区乡镇企业培养初级管理人才。
   3-19 1993—2000年抚州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情况
   二、农业学校
   1958年7月,抚州农专开办。1959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农专中的高中程度的学生,并入赣东大学,成为农学系。余下的中专(含初、中技部)部分学生仍留在鹏溪乡的沙塘村,挂牌
  为抚州地区农业学校。此时,农校计有中专农学58级1个班,水力工业建筑、电气运行、机械技工各1个班,还有果树园艺、畜牧兽医、机械等3个初技班。当年,又招收中专农学班2个。
   1960年下半年,赣东大学的农学系与抚州地区农校合并为抚州农学院,并招了1个中专农学班。1961年,又招了中专农学、畜牧兽医各1个班。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撤销抚州农学院,但仍保留了抚州专区农业学校牌子,同时把抚州地区农业干部学校迁到鹏溪,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4年,抚州地区农校改为抚州地区农业职业学校。1965年,又挂共大抚州分校的牌子,还招了2个班学生,成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1980,改名抚州农校。
   根据抚州地委、行署关于调整大中专教育结构的决定,从2000年秋季起,抚州农校停止招生,将该校办成全区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其管理体制暂时不变。
   3-20 1980—2000年抚州农校情况
   三、卫生学校
   1958年后,一些县陆续开办卫生学校。广昌县在广昌中学内附设卫生学校,招30人,学制二年,培养初级医疗卫生人员。1959年2月,广昌县卫生学校改设在县卫生院内;9月,招1个班,学员35人。1960年7月,首届毕业生27人,由县文教卫生局分配工作。同年8月,增
  加中级医师班1个,招48人;开设护士和医士专业班各1个,共有学生86人。学校设专职副校长1名,专职教师2人。1961年9月,学校迂回广昌中学内,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46人,开设医士专业,共3个班,学生97人。1962年,学校撤销,学生自谋职业。1979年,广昌县卫校复办,隶属县卫生局,有教职工3人,招收学员50人,培训“赤脚医生”和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翌年,开办中医基础培训班,招收学员30人。1980年,举办西医药培训班,学员11人;下半年,举办妇幼保健人员学习班,学员20人。1983年,开办中医药剂班1个,有学员46人。当年停办。
   1958年,南丰县卫生局委托县医院主办卫生学校,招收卫技班1个,50人,有教工11人。1960年,首届毕业生30人,又招收新生45人。1961年停办。
   南城县卫生学校1958年招生14人,学制二年,毕业生由地区统一分配。次年招生40人。1962年解散。1966年至1968年6月,南城县卫生学校复办,设在县医院内。
   抚州卫生学校1958年9月创办,1959年9月改为抚州医士学校,设医士、中医、护士三个专业。1970年,抚州卫校迁南城县新丰。1974年后,抚州卫校先后在南城、乐安、金溪、宜黄等县设立分校或开办培训班。其中宜黄县医院代抚州卫校开办护士班;翌年,代办助产班;1979年,代办护士班,学员20人;1981年,又招学员19名。南城县医院1974年至1977年为抚州卫校附设护士专业班3期,学员60人。1975年,南城县卫生局举办“赤脚医生”大学,招收学员50人,学习时间一年。
   抚州市中医训练班于1958年开设,1960年秋,改为抚州中医学校,招生120人。1961年停办。
   1960年,宜黄县开办中等卫生学校,设在县卫生院内,招45人。1962年,15名学生分配在县医生院工作。1965,招收卫生班学员36人,分散在各乡卫生院内学习。翌年并入共大宜黄分校。
   60年代,东乡县卫生局曾举办两期半医半读的卫生医护班。1962年,第一期招收学员41人,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化学和卫生医疗,为农村培养初级卫生人员。1963年停办。1965年复办,招收第二期医士护士班49人。1968年又停办。
   1966年,崇仁县卫生学校开办,设在县人民医院内,开设护士班,招收20人。1967年招收20人,1981年招50人,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1982年停办,改为卫生人员进修学校。
   1978年,在抚州卫校的基础上创办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中专继续招生,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抚州卫校南城、黎川、乐安、金溪4所分校继续招生。
   1978年,抚州卫校南城分校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105人,有教职工30人。1979年,招收学生157人,1980年,增至207人。1981,首届105人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1983年,招收成人中专班150人。1988年,改名为南城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仍由县卫生局分管。
   1978年,抚州卫校乐安分校开办,招助产士班1个,计51人,以后又招公卫医生、护士医士班各1个,并培训中药泡制和外科人员3期。1984年,并入南城分校。从创办到合并,共招生376人。
   1978年,抚州卫校金溪分校设立,共2个班,学生100人,教职工7人。1985年,学生增至168人,教职工增至20人,学生毕业后由省统一分配。1989年1月,改办为金溪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1978年,临川县医院举办护士班,为各乡镇医院培养护理人员,开办两届,1981年停办。
   1986年,抚州卫校与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分开,改名为抚州中医学校,中医专业学生纳入
  中医学校,西医专业学生由医学分院继续培养至毕业。抚州卫校从创办到停办,共计毕业学生5000余人,其中中医针灸专业538人。中医学校先后建成中医基础、中药陈列、中药泡制加工、针灸、解剖、生理药理、护理、临床等九大实验室,开设针灸、中医、推拿按摩3个专业。1998年,抚州中医学校改名为江西省中医药学校。
   3-21 1958—1987年抚州卫校情况
   3-22 1986—2000年江西省中医药学校情况
   四、文艺学校
   1958年,南丰县开办文艺学校,招生45人,1959年招生10人,1961年招生14人,在校学生增至69人,教工由4人增至9人。按文化程度编为小学、初中、高中3个文化学习班和乐器、戏剧、舞台装置3个专业学习组;实行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办学三年,师生共同创作剧本64个,改编剧本12个,演出节目122个。1960年12月,并入抚州专区歌舞团。
   1960年6月,崇仁县文艺学校开办,有教师2人,招1个班50人。1961年停办。
   1960年初,抚州采茶戏剧学校、地区文艺学校先后创办;12月,两校与南丰县文艺学校、抚州市文工团、抚州地区群艺馆合并,成立抚州专区歌舞团,原三校的学生既是学员,又是演员,以学为主。
   1960年9月,黎川县开办文艺训练班,附设在县京剧团内,招收学员20人,其中14人是由县中招委统一录取的小学毕业生。训练班开设政治、文化、业务三类课,政治课由京剧团领导兼任,文化课与黎川县中学招收的师训班学员一起上,业务课由京剧团负责。该班主要是为县京剧团培养新演员。1962年停办。
   1970年,东乡县文艺学校创办,招生50人。1975年,临川县文艺学校创办,设在临川县中学内,招1个班。这两县的文艺学校主要为县剧团培养青年演员,不久即停办。
   1977年,抚州采茶班创办。1986年,改名为江西省文艺学校抚州分校,隶属地区文化局。1987年以后,江西省文艺学校抚州分校开始向综合型中等文艺专业学校发展,开设文艺专业班。1997年9月,该校迁入临川市金巢开发区新址,增添设备,并增加一些新的专业。
   1980年12月,省文艺学校在宜黄招收宜黄戏班学员15人,设在宜黄县剧团内,开设基本功、乐理、声腔、表演以及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学制五年。1981年,又招10人。1986年停
  办。
   1981年,省文艺学校在广昌县举办江西省文艺学校盱河戏班,由省招办分配定向招生指标,享受中专待遇,招收小学毕业生和初中一年级在校学生20人入学,设在盱河戏团内,学制五年,有专职教师2名。前四年在广昌中学授课,后一年集中在省文艺学校授专业课。1986年7月,20名学员毕业,盱河戏班撤销。
   2000年6月14日,经地区教委同意,东乡县创办民办赣东艺术学校,从事普通高中阶段艺术教育。学校开设音乐、美术两个班,年招生规模100人,招收应、历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地区教委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秋季实际招生45人。
   五、体育学校
   1958年秋,南丰县体育学校开办,附设于南丰中学内,第一期招1个班,学员38人;第二期招2个班,学生48人,配专业教员2人。1960年,并入南丰师范学校专业班。
   1960年,临川县易俗公社自办体育学校,学生30人,教师2人。1961年停办。
   1973年,地区体委与抚州市体委联合创办抚州市业余体校,有学员91人。1976年,地区体委创办抚州地区业余体校,抚州市业余体校遂由市体委单独承办。
   1974年,各县陆续开办业余体校,招收中小学生,利用寒暑假或每天早晨进行训练,文化课程在原校或集中在某个学校学习。
   临川县业余体校分别在县中、唱凯、秋溪、湖南中学开办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5个班,学员200人,后因经费未落实,形同虚设。
   金溪县业余体校先后开设篮球、乒乓球、射击、武术、田径5个班,至1985年,共培训学员192人,为高等体育学校输送新生12名。
   宜黄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自办排球班,男女学员各12人。该校共办10年,培训的男女排球队员在省、地排球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共输送体育人才13名。
   南城县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田径、足球、篮球3个班,配备教练员6名,额定田径班学员30名,足球班学员22名,篮球班学员24名。至1985年,培训学员774名,其中达到二级运动员7名,三级运动员94名,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6名,为省、地体校输送学员9名,有22名学员考入体育院校。
   资溪县业余体校开办武术班,学员20余人。1976年开办篮球班,学员48人。1977年开办射击班,学员20人。1980年开办乒乓球班,学员30余人。该校学员中先后有6人考入师范学校。
   东乡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设篮球班,男女学员12人。1975年增办少年游泳班,学员20人。1979年正式把游泳班列为普通班。该校先后为体育院校和省体工队输送学员8名。
   崇仁县业余体校开设篮球、乒乓球、武术班,有学员128人,教练6人。1976年,成立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开设田径和乒乓球班,有学员24人,教练员3人。
   黎川县业余体校设男女体操班各1个。到1990年,共培训等级运动员48人。
   1976年,临川县少年业余体校创办,有专职教练员2人,设篮球、射击2个班,学员30人。1979年至1980年,增设田径班,有学员20人,配田径教练员1人。1980年后,撤销篮球、射击班。1982年,地区体委定该校田径班为重点班。1984年和1985年,田径班由县自办。1986年6月,省体委复将田径班定为重点班,有学员15人,教练2人。1988年,有学员10人,年拨经费4500元。该校有2人破田径一项全省纪录,4人破田径五项全省少年纪录,24人破20项地区纪录,1人达国家田径一级运动员标准,10人达国家田径二级运动员标准,12人代表省参
  加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国少年运动会,为省体工队输送8名运动员,20名学员进入体育院校,9名学员升入省体校接受专业培训。
   1979年,广昌县业余体校创办,有教练员2名,开设田径、射击2个班,学员20名。该校先后为省、地体校输送学员5名。
   1987年5月,抚州行署批准在原地区业余体校基础上,创办抚州地区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抚州地区举重单项运动学校创办,设在地区体校内,由地区体校统一管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