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69
颗粒名称:
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5
摘要:
据地委、行署关于调整大中专教育结构的决定,从2000年秋季起,崇仁师范专门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并承担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培训任务。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抚州府立初级师范学堂创办,是全省最早创办的三所师范学校之一,以抚州考棚为校舍,由抚州府提供经费,招收抚州府属6县的贡生、禀生、增生入学。以后还办有抚州师范传习所。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乡县开办师范传习所。宣统三年(1911年),崇仁县开办师范传习所,有学生20人,不久停办。
1912年民国成立,抚州初级师范学堂改为省立抚州师范学校;1914年,改名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年,江西省立第三师范与省立第七中学合并,改名为临川中学,不久改为省立八中,并在高中部设置师范科。1933年,师范科停止招生。是年,崇仁县开办教育讲习所,招生30人。
1928至1934年,广昌县苏维埃政府文教部为培养区乡列宁小学师资,创办了列宁师范班,每期招收工农出身的知识青年数十名。共办三期,每期2个月。红军撤离广昌后停办。
1936年,省立十二中改办为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设师范班1个,初中班3个。1939年,该校迁广昌县白水寨。1942年,又迁黎川县宏村,设高师2个班,简师4个班,初中3个班。抗战胜利后,迁回南城县城。1948年,初中部停办,中师部有学生223人,简师部有学生168人。
1938年,为解推行义务教育之急需,遵省教育厅令,省立南城乡村师范扩充学额,增办师资培训班,并在第七行政区开办义教所,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小学毕业曾任教小学两年以上的同等学力者入学。1939年,原第七区行署所在地南城的义教所迁入黎川县钟贤。
1940年,根据江西实施《国民教育第一次五年计划》(1940年至1945年),全区逐步实现每乡(镇)设一中心国民学校,每保设一保国民学校。为提供所需师资,省教育厅通知各省立师范增设简师科(班),各县(市)设立简易师范学校或在各县(市)立中学开办简师班。据此,全区陆续开办简师科和简易师范。
1941年,原第七行政区义教所改为省立临川简易师范学校。
1943年春,国立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从泰和县迁入广昌县甘竹乡。1946年,该校迁上海。1944年下半年,省立宁都乡村师范简师部迁入广昌县城郊区办学(1945年迂回宁都),这两所学校的迁入,为全区的师范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1943年,东乡县立中学附设简师科1个班,招生40人,共办2届;崇仁县立中学增办简师班;广昌县创办简易师范,有2个班,附设在县立中学内,学制四年,共招4届。1944年春,宜黄县立中学举办师资训练班,招收学员31人;是年该校又设简师班,共办5届,毕业3届,毕业学生41人。当年秋,黎川县立中学招收简师班1个,学生56人。1945年,南城县立中学、东乡县立中学附设简师班。同年,南丰、崇仁、乐安三县各设立简易师范学校1所。
1946至1948年,黎川县立中学每年秋季招收一个简师班。1946年,省立临川简易师范由黎川迁抚州,翌年,改名为省立临川师范学校。当年,广昌县立中学举办师资训练班一期,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在职保学教师40余人,修业一年。
1948年,全区有师范学校6所,即省立临川师范、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广昌县立简师、南丰县立简师、崇仁县立简师、乐安县立简师。
3-1 清末、民国时期部分年度抚州地区师范教育情况
(续表)
1949年8月,按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江西省教育改革方案》关于“各专区设1所师范,在该区范围内,有两所以上师范者,可合并或改为联合师范”的规定,全省师范为12所,南城师范及南城中学简师班并入临川师范,校名为江西省临川师范学校,1958年秋,更名为抚州师范学校。其它4所简易师范取消,或改办简师班,设在县立中学内。
1949年至1952年,全区小学增至2253所,在校学生达122621人,而师范毕业生(含初师)每年不足100人。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区除增加师范招生名额外,主要开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以解决师资的不足。到1958年,通过短训,培养小学教师1091名。
1956年9月,南城师范学校开办,招收初中毕业生120人;次年秋,又并入临川师范。1959年9日,广昌创办初级师范,附在广昌中学内,由广昌中学管理,初设1个班,招收高小毕业生54人,第二年又招1个班。1962年,首届初师生45人毕业。不久停办。
1959年,开办临川师范、南城师范、南丰师范、崇仁师范。全区师范增至6所。1960年,黎川、宜黄、资溪、金溪相继开办师范学校,乐安开办师范班,全区师范学校增至10所,当年招生1873人,在校学生达2594人。
1961年,经调整,保留抚州师范、临川师范、南城师范和南丰师范。1962年后,仅保留抚州师范。1965年秋,南城县耕读师范创办。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抚州师范招收一届新生,以后停止招生,校舍几经搬迁,损失巨大。1968年11月底,抚州师范搬至黎川县樟村,改名抚州地区教育学校,原校址被占用;1971年,又改名抚州地区五七教育学校,主要培训在职教师和行政干部;1974年后,招收下放知识青年(称工农兵学员);1973年9月,迁回原校址,恢复原名称。
1977年,在崇仁、南城、东乡增设抚州师范分校。1978年,抚州师范停办。1980年12月,3所分校分别正式定名崇仁师范、南城师范、东乡师范,由所在县管辖。
1980年,省教育厅将全省师范调整为28所,其中抚州地区占3所,并确定包括南城师范在内的10所师范为首批办好的学校,所需教师由省教育厅直接调整,基建费由省厅提出建议数下达,教学仪器由省统一安排,争取在二三年内按大纲要求基本配齐。
1982年,抚州行署决定,3所师范的中师部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并收归地区管理。1984年起,师范招生定向到县(市)。
根据地委、行署关于调整大中专教育结构的决定,从2000年秋季起,崇仁师范专门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并承担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培训任务。南城师范改名南城县实验中学,东乡师范暂保留校名,两所学校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生和初中生。
从1949年到2000年,全区师范学校共培养小学教师约2.9万人,约占小学教师总数的60%,另培训小学教师2万余人。
3-2 1949—2000年全区中师教育情况
(续表)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