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第一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33
颗粒名称: 南城县第一中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南城县一中位于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下,风光秀丽的盱水之滨,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初名建郡中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南城县一中位于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下,风光秀丽的盱水之滨,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初名建郡中学。后几经变迁,更名十余次。1923年,更名江西省立第十一中学;1928年,易名省立第十二中学;1936年,增设简师并改名南城乡村师范;1939年,另址创办南城县立中学;抗战胜利后名南城县中学;1954年始办高中,成为抚州地区第二所完全中学,生源来自南丰、南城、黎川、金溪、临川、资溪六县,校名为江西省立南城中学。1957年,从旧益王府迁到现址。1979年,更名为南城县第一中学。1980年,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该校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平方米。2000年,有52个教学班(高中36个,初中16个),在校学生3178人;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56人,特级教师1人,县级拔尖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系统劳模5人,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7人。学校拥有15个电化教室、实验室和仪器室,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演播室、软件制作室等,还有地面卫星接受传播系统和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全校共有计算机97台,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投资200多万元的逸夫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校内有全封闭400米跑道大型运动场、全封闭灯光水泥篮球场4个及一个集音乐、美术、体育为一体的文体教学活动中心。学校还有投资220多万元的全省一流的学生公寓和食堂。校内生物园奇花异草,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学校被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省教委定为国防教育试点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
   该校坚持德育立校,创建了“开展‘三旗’教育”(党旗教育、国旗教育、团旗教育),“开展‘四有’活动,实施跨世纪育人工程”、“吃好‘三餐饭’(精美的早餐——国旗下的讲话,丰盛的午餐——读报、班团队活动,营养晚餐——收看新闻联播),培育爱国心”等一系列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每天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联播,把德育与听、说、读、写教学融为一体,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的营养晚餐”入选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编写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百例》。该校德育工作自成体系,制度健全,措施扎实,收效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校、江西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并连续三年被评为抚州地区“十佳学校”,连续六届被命名为江西省文明单位。
   该校坚持科研兴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一般生源,面向全体学生,争创重点业绩。学校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向教改和教研要效益。教师中已出版专著30多部,在国家和省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50多篇。语文教师宁冠群创立的“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被有关专家列为当代典型而有影响的九种模式之一。该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九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初中数学练习设计》已经国家专家组终期验收,获得好评。语文特级教师谢敏带领教师进行高中各科的“六课型”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1977年以来,向全国高校输送合格学生5000多人,其中少年大学生41名。1993年,该校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10人参赛10人获奖、满分1人,一等奖7人的突出成绩。初中生吕侣参加全省计算机竞赛,连夺1996、1997年高中组之冠,并代表省赴香港比赛。1999年高考,该校吴淑姣同学以638分的成绩夺得江西省文科状元。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和医疗室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1999年,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