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宜黄县第一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31
颗粒名称:
宜黄县第一中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宜黄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初名宜黄县立中学,校址设城北龙泉寺。1942年遭日军焚毁,迁吴南村公祠等多处。1949年夏,县人民政府接管。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宜黄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初名宜黄县立中学,校址设城北龙泉寺。1942年遭日军焚毁,迁吴南村公祠等多处。1949年夏,县人民政府接管。1958年开设高中班,改名宜黄县中学。1972年,校址迁城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东侧,即现址。1980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81年,易名宜黄县第一中学。2000年有教学班38个(高中23个,初中15个),学生2461人(高中
1448人,初中1013人),教职员工168人(包括离退休25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7名,中级教师50名。学校本部占地面积79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该校实行民主管理,引进和不断完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两级管理,年级为主”,党小组建在年级组,处室主任兼年级主任,校级干部挂靠年级指导工作。教师教学工作“个体进行,集体奏效”,促使教师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每三年一届、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制度,增加了学校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校长值周制、处室正副主任值日制的实行,使学校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宜黄一中教学目标评估条例》的制定及实施,促进了全校教工争为人先、敢为人先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批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地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地区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地区拔尖人材。教师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数百篇,出版教学专著十余集(本)。
该校以砺志、勤奋、廉洁、守纪、健美为校训,建立和完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工作格局,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校,制定了职能部门负责、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责任制,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常抓不懈。在德育工作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导向,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尤其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水准。
为实施素质教育,该校致力于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构课内与课外结合,主导与主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按部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积极倡导向45分钟要效益;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功在课内,功在平时,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方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该校组建了鼓号队、田径队、篮球队、美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活动。每年举办校运会、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体素质。
1984年以来,该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近3000人。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活动,多次获国家、省、地奖励。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