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考核与评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04
颗粒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考核与评估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生成绩分学业、操行、体育三种成绩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生成绩分学业、操行、体育三种成绩:
   (一)学业成绩考查
   学业成绩分平时考查、阶段考查(每学期举行1—2次)及学期考查。在各期成绩中,平时考查及阶段考试成绩占60%,学期成绩占40%。记分方法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有条件的学校,经核准可试行五级分制。从1953年起,全区部分学校学习苏联的做法,实行五级分制,以3分为及格。
   1954年秋后,出现考试过于频繁,加重学生负担现象。1955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批示》精神,专署文教科提出要加强平时的成绩考查,减少书面考试的科目和次数,只举行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在平时成绩考查办法未制定之前,学期考试可以暂时继续执行,但考题必须以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不准出超纲题或偏题难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考查学生的制度被取消,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政治思想表现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文化成绩由学生民主评定,教师审议。记分采用“及格”或“不及格”两种,无补考、留级制度。
   1976年下半年,全区中学恢复常规成绩考核制度,部分县(市)为了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知识水平,采取期末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评分的做法。
   90年代,初中期末考试由地区统一制卷,各县(市)、中学组织考试、阅卷。
   进入90年代,应试教育的影响愈来愈严重,题海战术盛行,考试频繁,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下面是一份全区期末考试情况统计表,全科及格率,初中均在65%以上,高于高中10至15个百分点。
   2-95 1992—199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全区中学考试情况
   (二)升、留级
   新中国成立初,全区中学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学生各年级均实行升、留级制度,凡全部学科及格者升级,有不及格的学科,由学校组织于下一学年学期开始补考,补考后全部及格或不及格学科在三门(不含三门)以下者可准升级,如有三门学科不及格,或语文、数学两门不及格,升级学习有困难的,应予留级。获准升级的学生,其不及格学科,令其继续复习补考。
   1954年9月,对上述规定作了解释和补充:(1)在语文、数学中,只有一门不及格,而其它学科中也只有一门不及格者,准予升级;在语文、数学中,虽只有一门不及格,而在其它学科中有两门不及格,升级有困难的,应令留级。(2)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学科,已单独设科,应单独计算。
   80年代,抚州地区教育局规定,留级人数不得超过5%。90年代中期,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初中阶段取消留级制度。
   (三)毕业
   全区中学执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学生修完初中或高中课程,各科成绩和操行成绩均及格者,准予毕业。1952年12月,教育部补充规定,对于有不及格学科而又不符留级条件的初中、高中应届毕业生,可以发给修业期满证明书,使其能以同等学历参加升学考试。
   (四)毕业会考
   1989年4月6日,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初中会考工作的通知》,决定从1989年起在全区初中实行会考制度,中考科目外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为会考科目。
   1995年至1997年,全区初中会考与毕业考试合一,会考科目与中考相同,为语文、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科。1998年起,全区初中会考中止,并且规定,小学不再进行毕业统考,就近入学。
   1993年,全区实行高中会考制度,由省统一命题、制卷,分校考试,全区集中评卷。各年级会考科目,高一是历史、生物,高二是英语、物理、化学、地理,高三是语文、政治、数学。
   (五)关于教学质量评估
   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评估学研究的深入,地区、各县(市)教育部门和中学陆续运用现代评估学理论制定评估方案,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工作。
   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开始,地区加大了评估力度,促进了全区中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991年,地区教育局制定了《抚州地区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完中的办学效益,后经反复实践、修订,形成了以八项指标为内容的评估体系。
   1992年,地区教育局又制定《抚州地区普通完全中学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估细则》,与上述《评估方案》配套,《评估细则》着重从教学管理工作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方案》着重从教学效益方面进行评估。
   两项评估方案对全区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全区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如1998年,抚州地区共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4021名,在全省高考成绩各项指标综合评估中,处在11个地、市的前三名,5个地区的第一名。1999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5837名,录取率为46%,处于全省前列;2000年又上新台阶,高考上线率(省专线以上),文理科均居全省首位。(二)学生的专长得到较充分的展示。在全国中学数理化等学科竞赛中,抚州地区获奖学生人数及奖项多年来在全省居领先地位,青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连年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三)促进了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音体美教学,有的学校利用教师的优势开办特色专业班,如临川九中高中部开办了艺术班,重点中学的临川市一中、二中、三中、广昌县一中等校也相继开办特色班,培养了一批音体美方面的尖子。广昌一中恢复高考以来,为大专院校体育系输送了近百名学生。全区各校为省、国家体工队输送了60名优秀运动员,不少人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四)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把学校的注意力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引导到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上来,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竞争。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