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丰傩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955
颗粒名称: 一、南丰傩舞
分类号: J722
页数: 3
摘要: 南丰傩舞一说起源于唐代晚期,一说起源于汉代,由汉刘邦所封军山王吴芮传入(见《南丰县志》1994年版)。南丰傩舞因各地傩舞历史长短、节目内容、表演风格、演傩目的不尽相同,分为老傩(文傩)和新傩(武傩)两大类。
关键词: 南丰 傩舞

内容

南丰傩舞一说起源于唐代晚期,一说起源于汉代,由汉刘邦所封军山王吴芮传入(见《南丰县志》1994年版)。南丰傩舞因各地傩舞历史长短、节目内容、表演风格、演傩目的不尽相同,分为老傩(文傩)和新傩(武傩)两大类。
   (一)老傩
   老傩历史较悠久,所演节目大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表演古朴粗犷,气氛庄严肃穆。此类最具代表性的有4个傩班: 石邮傩舞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傩舞班由8人组成,共有12个面具、演出8个节目:《开山》《纸钱》《魁星》《雷公》《钟馗醉酒》《跳凳》《傩公傩婆》《双伯郎》。伴奏乐器仅为一个单面蒙皮的斗鼓和一面直径约70厘米的低音锣,均用竹片敲击。傩班内部以长者为首,称作“大伯”,并严格论资排辈迁升,不得僭越。表演古朴粗犷。正月初一起傩,十六搜傩(亦称收傩或圆傩)。初二离村赴附近各村堡表演,十六下午返村。起傩和搜傩,都要举行十分庄严肃穆的仪式。石邮傩舞在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舞协拍成电影。
   甘坊傩舞 始建于晚唐懿宗至宣宗年间(公元860—888),已有1100余年历史。傩班由24人组成,共有38个面具,12个节目,其中《开山》《魁星点斗》《判官醉酒》(又名《二鬼偷花》)《财神》《傩公傩婆》《福禄寿三星》《江猪白猗》《大汉》(即《叠罗汉》)为传统节目。《哪吒》《召四将》《捉猿精》《唐僧取经》等4个节目,是后来为适应娱人需要而移植的新节目。和石邮一样,班内严格论资排辈,长者为尊,称为“正印”。也是正月初一起傩,正月十六圆傩。起傩和圆傩仪式很隆重,并保存有一套较完整的请傩和送傩祷告词。跳傩时,凡属正面的神圣角色,一律穿长袍,其余是短打扮。表演者手势始终不离香火诀,保留驱鬼逐疫的原始色彩。动作稳健文静,舞姿潇洒自如。伴奏乐器为小堂鼓、小板鼓、小云锣、小钹,两面小苏锣,全部用小竹片敲击。
   庚溪竹马 傩班始建时间无考,仅1个节目,5个演员,5个面具(这和其他傩班面具必须是偶数恰相反)。表演时,先由1个军士肩扛半卷大旗,踯躅前行,然后是3个将军陪同主将登场。整个表演全部是单脚落地行进,伴奏乐器也仅为两面大锣。正月初一在本村表演,初二进县城。进城后,5个演员按原先规定路线分开各自走街串巷,挨户收钱,最后到西街一户赵姓人家门前集中,表演竹马。正月十六日表演结束。表演中用半卷的大旗及两面锣,寓“偃旗息鼓、鸣锣收兵”之意。庚溪竹马头用木头雕刻而成,仅有成人拳头大小,系在演员腰前,再用一根长约1米左右的竹篾片系在后腰,用战袍后襟覆盖,代表马后半部。
   水北和合 傩班仅2个演员、2个面具、1个节目即和合。和合本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人物。
  在神话故事中,一对爱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和谐好合之义。而水北傩舞的和合,却将其寓为生财有道的财神,让其一个拿笔墨(记账)、一个拿算盘(算账),脸上戴着笑逐颜开的面具(取和气生财之义),踩着由两面相差五度的小鼓和一付小钹敲击时发出“嘣咚嘣咚且卡”节奏,手舞脚蹈。整个舞蹈活泼明快,妙趣横生。据当地老人介绍,和合的伴奏音乐“嘣咚嘣咚且卡”与南丰方言“播种播种去吧”相偕音。因此跳和合,除象征和气生财之外,还提醒人们适时耕种,莫误农时。和合这一傩舞节目,南丰县大部分傩班都有(宜黄神岗、广昌甘竹也有,神岗和合,一拿扇,一拿木炭),但最有特色的当属水北和合。
   南丰老傩,除上述4个傩班外,上堡、石浒的“跳八仙”,中和的“跳八架”都属于此类。
   (二)新傩 新傩不讲戒规,一般不举行起傩圆傩仪式。傩班人数、面具、节目都按本地实际情况而定,表演目的由老傩的娱神与娱人相结合,转化为单一的娱人。演节目除继承老傩《开山》《醉酒》《魁星》《傩公傩婆》等之外,大胆从神话小说、戏曲、民间传说中吸取适合傩舞表现的片段内容,加以创新和改编,使之富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南丰现存傩舞班110余个,新傩傩班近80个。较为出名的有周家堡、郭背园、水南、杨梅、徐家边、官庄等地傩班。周家堡是新傩发祥地。清康熙年间(1662—1722)从官塘村传入,以后世代相袭。并在“七角傩”(先有《开山》《魁星》《财神》《傩公傩婆》《对刀》等5个节目,7个面具。后增加《哪吒》《杨戬》为7个节目9个面具。这种7个面具或7个节目的傩班,均称为“七角傩”)基础上,为适应人们观赏需要,大胆从戏曲表演艺术中吸取营养,创作改编以《唐僧取经》为主线的《西游记》系列傩舞节目,以及表现世俗风情的《目莲救母》《小尼姑下山》等近似小舞剧节目,又根据神话小说《封神榜》部分情节,编创《文王访贤》《武吉砍柴》《捉杨任》等节目,大大丰富傩舞内容。在保持傩舞原有古朴粗犷风格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感情细腻,声情并茂,舞姿优美的表演新特点,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南丰傩舞迎来辉煌时期。1953年2月,南丰石邮的《钟馗醉酒》郭背园村的《和合》参加省首届民间艺术会演,获古典艺术奖。1957年,两个傩舞节目选入省民间艺术演出团,参加中南区会演,其中《钟馗醉酒》被送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到1965年止,《队里的谷子》(根据传统节目《公鸡精》改编)《蜜橘大王》《界碑》《赛车》《和合庆丰收》《拾禾穗》《除四害》等新傩舞节目参加全区及全省举行的有关文艺会演,均获好评。“文化大革命”期间,傩舞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傩舞获得新生,各地纷纷组班活动,到1985年,全县已有116个傩班,主要节目有70余个。1987年2月,南丰水北傩舞《和合》参加抚州地区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并由江西电视台播映。同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将南丰石邮收傩仪式,拍入专题影片《江南索秘》中,作为对外宣传节目。1989年6月,南丰县成立以桥背乡水南村为基地的南丰民间傩舞艺术团。该团于9月28日到抚州城作庆祝建国40周年专场演出,节目有《起傩》《开山》《打蚌壳》《傩乡小桔娃》《水漫金山》《傩舞集锦》等,产生很大影响。这年,南丰傩舞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1992年3月,南丰石邮傩舞队赴广西桂林市,为中国广西傩戏国际研讨会进行专场演出,震动“傩坛”,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戏学会顾问薛若邻,中国傩戏学会会长、著名戏曲理论家曲六乙,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钟雯女士等对南丰傩舞给予较高评价。1995年2月,以南丰水北村“和合”队20人组成的江西省傩舞表演团,赴福建省泉州市参加95中国泉州广场民间文化艺术节演出,《和合》节目获“东海滨城杯”邀请赛三等奖。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艺人张宜祥》专题片,介绍南丰傩舞面具雕刻艺人张宜祥的事迹。张宜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6年10月,南丰傩舞艺术团参加“中国龙虎山民俗旅游节”演出。南丰傩舞以其神奇仪式、多姿面具、独特舞蹈,吸引许多观众,1997年6月,南丰傩舞艺术表演团应邀赴湖南省张家界,参加“迎回归、庆七一”及“心愿碑”落成庆典活动。表演团由南丰县桥背乡水南村傩队14人和琴城镇果园村傩队2人组成,共演出5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湖南电视台、张家界市电视台、武陵源电视台到场摄像报道。1998年,应南京国安经济文化有限公司邀请,南丰傩舞艺术团赴北京少年宫演出,历时7个月。在此期间,该团参加98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行进表演活动。同年5月,应日本岐阜县邀请,省文化厅委派南丰石邮傩班,参加5月20日至25日在日本岐阜县高山市举行的日本第六届地方传统技艺节交流演出。1999年3月,南丰县举办南丰傩舞观摩研讨会,文化部、省文化厅、省舞协、地区文化局有关领导及省内外专家、学者、日本友人近百人参加为期两天的会议。8月,南丰县桥背乡下坊村少儿傩舞艺术团赴云南为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西省活动周表演,获参展奖。12月,该县傩舞艺术团赴南昌参加省迎千禧年旅游节表演活动。
   1992年,省文化厅命名南丰县为“傩舞之乡”;1996年11月,文化部命名南丰县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傩舞)之乡”。
   2001年1月1日,桥背乡下坊少儿傩舞艺术团参加江西省“千禧年”旅游节开幕式表演;7月8日至12日,香港凤凰中文卫视台和天津电视台《寻找远去的家园》摄制组赴石邮和上甘拍摄傩舞及村落文化,11月上甘傩班6人赴天津参加其电视专题片的开播仪式;7月20日至8月19日,南丰傩舞艺术团和“南丰傩面具展览”参加山东济南市“纪念曾巩任齐州知州930年”演出和展览;10月27日至28日,石邮傩班8人赴日本东京,参加第八届中日韩戏剧节演出;11月23日至26日,南丰傩舞艺术团赴上海参加省委、省政府举办的“江西优质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表演;2002年12月,南丰县文广局筹集4万元,开办县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其中开设傩舞艺术课程;11月12日,“2003年中国南丰国际蜜橘节”开幕,由各乡镇组织的百人傩舞队在开幕式上表演;2005年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南昌),石邮傩队荣获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艺术展演金奖;6月14日,出席“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的100多名中外学者到南丰观傩,并到石邮村考察傩仪傩舞;11月9日,由南丰县各乡镇及群众团体组成的千人傩舞队在南丰县城举行隆重而又喜庆的踩街游行活动,为“2005年中国南丰国际蜜橘节”开幕助兴,主要包括南丰傩舞、花灯、马灯、彩轿、舞龙、舞狮、腰鼓、秧歌等,有《开山》《雷公》《和合》《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戏蟾》《小尼姑下山》等著名傩节目;2006年6月12日,下坊傩舞艺术团赴南昌参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演出,并获特别纪念奖;7月,水北和合傩班7人赴日本东京参加中国文化日活动演出;2007年11月,石邮傩舞班赴甘肃永靖演出;2008年6月,南丰县被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批准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团体会员江西省南丰县傩文化研究基地;2009年1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舞)”;2008年4月7日,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傩班等一行10人启程赴法国巴黎,参加法国第12届原生态艺术节,并于4月10日至13日进行4场傩舞表演;2010年9月27日下午,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D馆的抚州旅游展馆里,南丰傩面具雕刻年轻艺人王栖次参加现场傩面具雕刻活动;2009年10月29日,南丰傩舞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11月8日,举办以南丰民间傩舞表演为主的民间艺术踩街活动,由“千年傩舞”“甜美橘乡”“历史传承”“异彩纷呈”和“奇花异葩”5个方阵组成;2010年4月17日,在三溪乡石邮傩文化民俗村举办“走进傩舞之乡,感受蜜橘花会”乡村旅游活动;4月28日,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傩班和市山镇竹源村傩班16名傩舞民间艺人,前往韩国晋州参加第13届东亚西亚假面具盛会,民间艺人进行4场傩舞表演,向韩国观众展示傩乡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6月2日,以南丰傩舞为题材的数字电影《桔乡傩缘》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2011年11月9日,南丰县组织举办以傩舞为主的1000多人参加的民间艺术踩街活动。
   南丰傩舞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由此研究南丰傩舞成为热门,出现众多研究成果。专著有曾志巩的《江西南丰傩文化》(上、下册),中国戏曲出版社2005年6月版,52万字,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2004—2006)二等奖;东华理工大学章军华的《临川傩文化》;全国各地研究性论文和调查报告几十篇。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和广田律子、韩国学者安祥馥亦多次在中日韩三国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