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5117
颗粒名称: (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2429-2430
摘要: 砾石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黎川和宜黄等县多采用砾石砌筑墙基,其方法是:基槽控制至自然土(俗称老土),夯实后,用20厘米~30厘米直径的砾石,在基槽内砌好,人工用夯锤夯实,填上5~8厘米的黄土后又砌石,如此一层砾石一层黄土砌出土面,再在上面砌基础大放脚。此种基础适用于1层~2层的民用建筑。
关键词: 抚州 城市规划

内容

传统地基基础施工 域内古代建筑多为木构架。此种结构一般在承重柱下端垫以石片或石础即可。后来发展到砖木结构,才在承重墙部位进行基础处理。
   砾石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黎川和宜黄等县多采用砾石砌筑墙基,其方法是:基槽控制至自然土(俗称老土),夯实后,用20厘米~30厘米直径的砾石,在基槽内砌好,人工用夯锤夯实,填上5~8厘米的黄土后又砌石,如此一层砾石一层黄土砌出土面,再在上面砌基础大放脚。此种基础适用于1层~2层的民用建筑。
   三合土基础。20世纪50年代盛行域内,其材料为石灰渣、黄泥和碎砖(粗径2厘米至6厘米)。施工方法是:先用石灰和黄泥放进船形拌板,加水拌和成糊状,再将碎砖加入灰浆拌板拌和,分层浇筑,分层用木夯夯实。如发现碎砖松散,则补浇灰浆至夯实为止。
   砂垫层基础。50年代盛行域内,抚州饭店主体3层两翼2层,1957年施工时就采用砂垫层基础。垫层顶宽较基础底面每边大40厘米,深度由设计决定,其材料采用粗砂或中粗砂,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也不应超过5%。
   毛石基础。域内60年代—70年代初多用,多系干砌,方法是把毛石铺平基槽,再填粗砂分层夯实,要求咬口搭错,小块毛石找平。70年代末至90年代,多改为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水泥砂浆砌筑,缝口要求砂浆饱满,咬口错缝。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挖好并夯实基槽后浇捣一层75标号至100标号的混凝土垫层,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钢筋翻墙制作绑扎、立模及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然后浇捣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域内施工的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两种,用于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或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厘米,阶梯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厘米~50厘米,混凝土及垫层的标号按设计要求,但插筋的数量与直径应与柱内向受力钢筋相同。
   筏形基础。域内施工的筏形基础有整板片筏和加基础梁的整板筏基础两种。1974年地区建筑工程局设计的3层(连地下共4层)地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和1980年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抚州冷冻厂3层砖混结构的家属住宅,为无梁整板片筏基础。1990年竣工的抚州棉纺织厂物资仓库为加基础梁整板片筏基础。
   新型地基施工 爆扩桩。1971年由抚州地区建筑工程局王景阳在全省首次引进设计和施工,在两翼4层中间5层的赣东饭店住宿部的基础工程中采用。由直径30厘米的桩身和直径100厘米的扩大头两部分组成,桩身长3.5米以内,用机械一次钻成按设计要求的直径和深度的柱孔,再利用炸药包爆扩成扩大头,共217个桩,桩间净大于1.5米,桩身为200号混凝土,配有4—Φ14构造钢筋,桩头加做承台以减少地梁断面,地梁按垫梁计算,主筋弧焊连接以增强基础的整体性。作用在每个桩顶的实际荷载为37吨~41吨,而计算结算为48.7吨。
   人工挖孔桩。进入20世纪80年代,域内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实行人工挖孔桩。抚州市建筑设计院的《人工挖孔桩在多层建筑上的应用》获抚州市政府1987年科技成果推广四等奖。从1985年起全区先后有抚州地区人民银行综合楼(6层)、抚州地区副食品公司综合楼(5层)、抚州地区财政局办公楼(5层)、抚州市第一百货商场(5层)、黎川县人民银行宿舍(4层)、崇仁县的江西第二变压厂绕线车间和5层住宅,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南昌石油公司综合楼(11层框架)和南昌市出新巷公安局住宅(7层)都采用此类桩。该类桩直径为0.8米至1.5米,深6米至8米不等,采用竹片、铁皮圆筒、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圆井圈作护壁,人在桩圈内挖,边挖井圈逐步下沉,直至达设计要求的地层为止,桩底还要向四周扩大。
   打入桩。域内普遍采用的有杉(松)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3种。杉(松)木桩50年代—70年代在全区盛行,大部分用于民用建筑,桩数及断面、长度和间距均按施工图执行,采用装有150千克的穿心锤打入,贯入度以每10锤下2厘米~3厘米,发生反弹严重现象无法打下为止。钢筋混凝土预制方形桩有截面20×30厘米和截面30×30厘米两种,长度由施工图确定,视桩的截面大小和长度,采用筒式柴油打桩锤打入。钢筋混凝土三角形竹节桩,系抚州地区在全省首次设计和施工,长45米,截面30×30厘米,可接桩,用锤重1000千克的打桩机打入,边打边浇入卵石,贯入度最后10锤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钻孔灌注桩。1975年江西车辆开关厂4层砖混结构住宅,地区建筑工程局自行设计和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尔后逐步推广。多采用振动成孔和复打法,经过沉管、上料、拔管等工序,使灌注桩达到设计图要求。广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于1988年购置350型振动打桩机一台,承担全区灌注桩施工,还在赣州地区承接灌注桩施工任务。
   其他基础。抚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对1988年竣工的地区粮食学校教学楼,首次采用无筋倒圆台混凝土基础,最大单桩荷载达165吨。南城县建筑设计室在南城粮食局加工厂圆形设计中采用倒锥形钢筋混凝土薄壳基础。
   深基础施工 沉井。崇仁县建筑工程公司1989年在江西第二变压器厂绕线车间的空罐设备基础和南城县影剧院都采用沉井法施工。
   箱型。80年代临川县建筑工程公司在上海浦东竹园新村7号房等施工中采用箱型基础。该基础由底板、顶板、侧墙和内隔墙组成。南城县建筑工程公司1984年在南城县的江西酒厂5000吨酒库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作地下酒库。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