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2011年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988
颗粒名称: 十三、2011年计划
分类号: F123.3
页数: 3
页码: 1150-1152
摘要: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重大项目争取成效显著。二是重大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三是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四是项目开发成效显著。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大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收入 抚州

内容

(一)计划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根据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746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96.2亿元,增长30%,力争35.1%,突破1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2%,力争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7亿元,增长40%,力争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6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6550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执行结果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2.51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00.12亿元,增长3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99亿元,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12亿元,增长15.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7亿元,增长17.2%;外贸出口总额9.48亿美元,增长7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1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3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7050元,增长20.6%;城镇化率38.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人口自然增长率7.49‰,城镇登记失业率3.8%。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重大项目争取成效显著。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抚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新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工程静态总投资约70亿元。至2011年底,项目核准所需7个专题报告完成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审批。二是重大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全市487个500万元以上大中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8.81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236亿元。向莆铁路(抚州段)主体工程完成95%,其中架梁铺轨工程完成90%。抚州站、南城站和南丰站开工建设;杭南长客运专线抚州段征地拆迁全部完成,控制性工程全部开工建设;抚吉高速开工建设;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投产通气,添光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抚州市境内管网基本铺设完成;廖坊灌区一期工程实现试通水目标,争取国家批复廖坊灌区二期工程。三是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宜黄塑料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建设等8个重大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解决用地指标4028亩。2011年,全市共争取到项目345个(含打捆项目)、资金11.05亿元。四是项目开发成效显著。通过加强指导、督促,深入县(区)会商谋划论证项目,指导各县(区)围绕重点领域开发重大产业项目371个,完成任务的116%。
   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稳步攀升,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90.17%,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6.81亿元,同比增长31.17%,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0.5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39%;工业效益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9.47亿元,同比增长28.03%。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全市新引进并开工项目87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含旅游项目)398个,同比增长30.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6个,同比增长35.5%;当年新引进项目实际资金348.1亿元,同比增长30.4%。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力打好工业强攻战、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跑项争资攻坚战“三大战役”战略决策,东乡和金巢经济开发区、宜黄、崇仁、金溪、广昌、黎川、南城、南丰9个县(区)先后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典礼,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89个,90%以上为生物医药、汽车与配件、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88亿元,其中鸿新电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0亿元。
   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15.3万亩,总产268.49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南城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早稻亩产达517千克,居全省最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市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家禽出笼8600万羽,增长8.8%,生猪出栏273.9万头,肉类总产量32.1万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15.99万吨,增长3.16%;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总量达到32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6个,总量达到1196个。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面积48.8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5%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11年,新开工建设小(一)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79座,总投资达3.5亿元以上。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共投入资金4.2亿元,完成930个试点村建设,建成2440个农村清洁点,解决2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6.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9亿元,同比多增13.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0.04亿元,比年初增加58.9亿元。通过举办“强攻工业、服务园区”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等多种形式,光大、交通、兴业、浦发、中信、招商6家驻南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该市加强合作关系,各银行机构与该市322家企业共签订总额为45.2亿元授信协议。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实现旅游国内收入64.5亿元,增长50%,外汇收入1950万美元,增长13.7%。现代流通组织、中介、信息和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促进该市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06.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7%。民生工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完成省政府下达民生工程66件实事任务。全市新增从业人员4.23万人;新建经济适用房814套、廉租住房5390套、公租房1270套,棚户区改造签订协议户数达到10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33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增长2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17亿元,增长17.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低于全国5.4%、全省5.2%的平均水平。教育投入加大,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2011年全市录取到清华、北大的人数占全省的1/4,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花落抚州,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共争取上级资金1.34亿元,大大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